本报记者方琬夷北京报道 7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赵世新出席发布会,介绍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裴晓菲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2.8%,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8.8%,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近日,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第八届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MoCA)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分别围绕“深化碳市场交流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强化全球气候行动,落实《巴黎协定》目标”主题进行交流。近期,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和《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管理办法印发实施后,将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提供重要制度支撑。
赵世新表示,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全面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消除一批污染隐患;加强地下水重点污染源、饮用水水源“双源”管理,地下水质量总体稳中向好;因地制宜治理农村污水,系统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大力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专项行动,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赵世新告诉记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部深入学习贯彻“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坚持三问,共建共享,不搞“一头热”。二是守牢底线,明确标准,不搞“一刀切”。三是分类施策,突出重点,不搞“一窝蜂”。四是建管并重,健全机制,不搞“一阵风”。截至2024年6月份,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农村污水横流状况大幅减少。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抓好《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落实,推动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和技术工艺,以实现“三基本”为导向,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应管尽管、应治尽治,不断巩固和提升治理成效。
有记者关心我国碳市场建设进展情况,裴晓菲表示,三年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框架,建成了“一网、两机构、三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碳排放核算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碳市场活力稳步提升。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持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发布更多领域的方法学,丰富交易主体和产品,探索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深化碳市场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发布会实录详见今日二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