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全民参与共护一片碧蓝
美丽中国建设呼唤培养更多高水平生态环境人才
加强服务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
提升县级党委书记生态文明建设能力
如何确保工业园区初期雨水规范收集处理?
因地制宜打通充电桩下乡最后一公里
环评失信列入“黑名单”释放什么信号?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7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地制宜打通充电桩下乡最后一公里

 

◆梁小红

近日,有媒体走进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实地探访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根据报道得知,洞头区是浙江省首个实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村村全覆盖”的区(县),其2023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2022年增长52.8%,真正打通了新能源汽车走进农村的最后一公里。

洞头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何能走在全国前列?除了当地经济较为发达之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地敢为人先“适度超前”的办事态度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工作方式方法,推动这项工作取得了成效。

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适度超前”安排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原则以及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的目标。两个月后,《温州市新能源汽车下乡充电基础设施先行实施方案(2023—2025年)》出台,提出打造以“电等桩、桩等车、城区5分钟、村村有电充”为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网络。笔者认为,洞头区的经验,可复制、易推广、好操作,值得各地借鉴学习。

谁来建?因地制宜引导各类主体,促进多元化投资。一方面,充分发挥地方电网公司的网络密布特色,赋予其头部及兜底功能与效应。另一方面,引进市场口碑好、实力强、技术先进的主流公司,吸引一批优质社会资本进入,共同激活一池春水。

怎么建?因地制宜选址、数量按需确定、确保高质高效。一方面,选址充分尊重民意,避免个人说了算,防范贪腐行为发生。另一方面,不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不贪大求洋,而是以村里人群居住点为中心,因地制宜布局数量和样式。

如何管?因地制宜接纳本地人员,智能管理提升效率。一方面,多培养本地电力操作持证人员上岗,积极帮助消化本地劳动技能剩余人员,为提高本地村民收入赋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运行管理、监测监控及调度,力争小问题在软件上予以处理,日常运维在软件中操作,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及时调度最近技术人员快速到岗。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油车与电车分开停泊机制。

今年4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2024年—2026年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短板“百县千站万桩”试点工作,力争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达到要求的予以资金奖励支持。各地应积极抓住这一政策红利,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地区居民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