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王蕾
傍晚时分,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蓼兰镇蔡家礼府村村口,蔡顺湖一汪碧水在夕阳下泛起阵阵涟漪。难以想象,从前异味扰民的黑臭水体如今实现了大变身。不仅仅是蓼兰镇,近年来,平度市高度重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进行综合治理,人居环境实现显著改善。村民们找回了记忆深处的淙淙清流,同时腰包也鼓了起来……
多方参与,高效合力群防群治
在蓼兰镇杨家顶子村,原先的一处废坑塘被改造为面积2000平方米的生态塘。在这里,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的中水作为补充水源,结合水体功能用于灌溉农田、水生种植、养殖等,探索打造“以水养站”的运维模式,激活了乡村生态红利。
崔家集镇塔西坡村村书记李孝进介绍说:“我们把治理后的水体免费承包给村民,承包户在利用这些水体搞水产养殖的同时,要负责水体的环境维护。村里也借此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只有引导相关主体多方参与,才能形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高效合力。意识到这一点,平度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治理机制,兼顾农村黑臭水体点多面广、协调难度大的工作实际,积极履行属地统筹协调责任,多渠道、多路径整合资金,集中完成第一批排查发现的2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对后续发现的农村黑臭水体,鼓励平台公司、镇街等结合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自筹资金因地制宜地开展治理。
深化农村水环境治理要制度先行。平度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印发《平度市农村黑臭水体长效治理管护意见(2024年)》,并召开专题调度会议进行政策解读,切实提高了各镇街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视程度。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平度分局监控中心综合科(生态)负责人万方山介绍道:“我们在已完成治理的水体附近安装了黑臭水体公示牌,村民可以通过扫描公示牌上的二维码了解水体治理情况并提交反馈意见,便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同时,这一举措能激发村民参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和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的热情,形成群防群治治理格局。”
“三步走”综合治理,让臭水沟变身风景线
“现在村里环境这么好,我没事时就来河边转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里可美了。”蓼兰镇蔡家礼府村村民蔡相元说。
从前,蔡家礼府村污水治理配套设施不完善,河道淤堵、蚊蝇横飞、污水乱淌问题困扰着周边村民。并且这样的情况在平度农村并不罕见。为提升村民的居住环境质量,平度市综合采取“三步走”方式,因地制宜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水体黑臭问题。
据介绍,“三步走”的第一步是“控源截污”。由于平度市农村黑臭水体主要由畜禽养殖废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导致,相关部门采取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的方式,把住污染源头。第二步“内源治理”紧随其后,在对河道内垃圾、漂浮物进行打捞清淤的同时,平度市鼓励将底泥无害化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真正实现一举多得。
要让昔日臭水沟变身为吸引市民漫步的风景线,最后一步的“生态修复”至关重要。平度市通过修建生态护坡等方式修复生态岸线,并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小型鱼类、底栖动物等举措打造生态水塘。同时,配套建设生态景观、休闲区及照明设施等,打造了一批居民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严格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努力实现“动态清零”
为长效巩固治理成果,平度市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组织镇街对已完成整治的水体开展“周巡查、季摸排”。每季度对村庄村民集聚区及其附近一公里范围内面积大于200平方米的水体进行重点摸排。
针对排查出的农村黑臭水体,进一步开展水质、污染源等调查,分析水体黑臭成因,为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编制以及精准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同时,持续抓好动态管理,压紧压实各有关部门和镇街责任,定期组织专人巡查监管,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整改,形成“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治、有人护”的工作体系,去存量与控增量协同并举。
农村水域是农村整体环境中“流动着的血液”和“跳动着的神经”,平度市致力于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推动人居环境质量与农村经济社会水平双提升。
截至目前,平度市25处纳入国控、省控清单的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治理率达到100%。全市持续强化农村黑臭水体动态监管,严格落实黑臭水体长效管护机制,努力实现“动态清零”,相关经验做法被生态环境部推广。
随着平度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幅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展开。“现在我们不光腰包鼓起来了,居住环境也美起来了,住得可舒心嘞。”村民们口中的“绿色幸福感”越来越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