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君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坚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统筹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提质、数字政府建设、山水融城与价值转化、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走出一条超大城区产城共荣互促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厚植生态底色,河湖面貌展新颜
2020年,白云区被评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全国十个县区之一,被国务院予以督查激励。之后,流溪河成功上榜“全国美丽河湖”;白云湖连续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洪水和水资源管理类优秀奖,入选水利部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获评“广州市美丽河湖”……水环境治理在白云区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回首来时路并非坦途。
白云区是广州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区内企业众多、城乡二元并存,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500万。生态环境治理曾面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工业发展无序、监管力量捉襟见肘等诸多困境。
为恢复水环境,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2020年,白云区形成八大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总处理能力提升至2016年的3倍。如今161个城中村和农村全部实施截污纳管。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快合流渠综合治理,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加强河流水域及堤岸保洁,清理农业面源污染,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实施“一河一策”等各类治水方案180余项,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水环境治理。
白云区水系发达,全区分布河涌249条、水库44座、人工湖泊1个、小微水体1059条。为健全治水长效机制,白云区以河湖长制为统领,完善“行政河长+河湖警长+技术河长+民间河长”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首推设置技术河长,为行政河长解决河湖问题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为丰富水生态,白云区加快推进珠三角水鸟生态廊道建设,启动生态廊道专项研究,在白云湖建设水鸟生态廊道超1000亩,居全市第一。同时示范推进碧道建设,2023年累计建成碧道274公里,提升了珠江、流溪河两岸环境品质,展现了“水城交融、林路相随”的秀丽生态。
数字赋能治理,为生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此前,白云智慧环保系统入选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文明典型应用案例,智慧城管系统荣获年度“数字中国城市人气方案”奖。这是白云区建设数字政府、促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果的体现。
智慧环保系统围绕解决“管什么、谁来管、如何管”,通过“收(全要素感知)、聚(数据汇集)、通(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用(监管应用)”的方式,以企业为轴,建立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构建生态环境决策分析一张图、智慧监管一张网。平台接入全区31个空气自动站、28个水质自动站、1083家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实时预警。对监管对象分类分级,建立“一企一档”,归集环评、排污许可、处罚、信访等全流程监管的要素信息,同时对不同类别污染源,建立标准化执法清单,进一步提高基层执法水平。
在垃圾分类领域,智慧城管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白云区实现小区投放点智能监控系统小区全覆盖,依托“智慧分类”系统,可通过AI摄像机自动识别垃圾,并通过语音提醒居民正确分类投放,极大减少了在非投放时段出现乱堆放的情况。以浔峰社区为例,在引入“智慧分类”投放点后,违规投放数下降了80%。
在河湖管理领域,智慧水务系统通过集成视频监控、水位监测等多源数据,实时掌握江河湖库的关键信息。采用视频智能识别技术,全天候自动识别堆场内的非法堆砂、采砂行为,实现全天候智能化监管,不仅提高了堆场管理效率,也为河湖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城乡一体绿美,产业向新而行
走进白云区,山水相依、城乡融合,国家5A级风景名胜白云山坐落于此。近年来,依托“云山珠水”生态品牌,白云区不断擦亮绿水青山底色,加速“两山两湖一江一河”生态价值转化。
截至2023年,建成各类公园84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超88%,推进公园绿地与绿道、缓跑径串联成网……白云区高标准实施城乡一体绿美家园建设等“八大工程”,成功构建“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四级城乡公园体系,推进景观绿化、立体绿化、道路沿线绿化等,增加城市绿色底蕴。
如今,位于云山西麓的白云新城,通过升级城市绿化景观、历史文化等配套设施,勾勒出一幅路在城中、人在花中的美丽画卷。良好生态环境进一步激发白云新城的“总部经济”虹吸效应,超20栋总部经济大楼拔地而起,集高端会议、展览、旅游、文娱功能于一体,逐步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会客厅”。
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12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三,“6+6”现代产业集群规模突破6000亿元……近年来,白云区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城市更新、工业集聚区改造、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促进经济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城市有机更新,不仅激活了原有的低效土地资源,为城市转型发展拓展新空间,更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引入新动能。广州设计之都项目的前身是以汽修厂为主,制鞋、制衣等“小散乱”低端业态扎堆的落后村级工业园,如今已蜕变成年产值达480亿元的高端产业载体,并成为广州市唯一的2023年度全省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示范项目。
紧抓绿色低碳发展机遇,白云区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按照“总部研发+先进制造”的产业布局,一条从实验室到制造再到市场的新型储能产业链正加快形成。
2023年,全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落地白云区。创新中心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平台为目标,打通技术开发—转移扩散—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打造“1+1+N”创新平台。
在创新中心的带动下,白云区储能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储能企业前来接洽落户。截至今年4月,创新中心覆盖了全国85%的重点实验平台,联盟单位已从最初的14家增加到82家,集聚了12位院士、专家。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超导储能、热储能、氢储能等五大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