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方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山东总量减排咬出精髓
济南开展十大行动取得成效
潍坊严控高耗能项目落地
邹城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
德州治污工程运行纳入监管
冠县建立环保消防联动机制
新泰普查全市污染源
莒南规范治理扬尘污染
郓城三个创新强化环保
蓬莱打造群众满意窗口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5年3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立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 加快推动燃煤机组超低排放
山东总量减排咬出精髓

 

◆本报记者周雁凌 董若义

“2014年,山东省燃煤机组脱硫改造大步推进,脱硝设施相继上马,燃煤超低排放技术示范取得成功,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淘汰工作超额完成,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与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相辅相成,咬定总量减排不放松取得积极进展。”日前,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向记者介绍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言语之间,透露着底气和欣喜。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来抓,以“调结构、控新增、减存量”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努力实现稳中求进与科学发展的共赢。

按照山东省年度减排计划,2014年全省计划实施的5476个减排项目,已建成4867个;列入国家减排目标责任书的92个减排项目,已建成89个。

2014年,山东省17设区城市PM2.5、PM10、SO2、NO2平均浓度同比改善16.3%、11.3%、16.9%和4.2%。省控重点河流断面氨氮浓度为0.97毫克/升,同比改善7.1%;COD浓度为24.3毫克/升,同比基本持平。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印证了减排工作成效。

◎优化考核指标

将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生态环境保护分值提高至150分

近年来,污染减排已成为“常态化”工作,减排指标的约束性推动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常抓不懈,不断建立健全减排工作长效机制。

2014年,山东省委专题研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省人大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内容首开专题询问,省政府常务会议三次研究环保工作。省政协、省委政法委、省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履行职能,密切协调配合,构建完善了党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和良性互动的减排工作大格局。

污染减排,重在长效。山东省委每年通报上年度各市减排情况,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减排责任。省委组织部调整优化了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分值提高至150分,强化了减排指标的约束性。

去年,山东省对未按期完成减排责任书项目建设任务的3个设区市和减排问题突出的1个县级市实行了环评区域限批。结合环保专项行动,对减排进度总体不快的枣庄、临沂等7个市加强督导调度,多次到信发集团、魏桥集团和南山集团等重点企业现场办公。

山东省积极完善激励机制,去年以来,省财政整合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等28.15亿元,用于水气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污染减排以奖代补考核等。严格执行环保电价,对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的电厂累计扣减环保电价款2300万元。

作为工业大省,山东省努力推动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外电入鲁,去年1月~11月,累计实现省外购电459亿千瓦时,减少煤炭消费2200万吨,减排SO23.7万吨、NOx2.5万吨。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851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0.8%。

◎建立5项刚性机制

建立信息公开、干部升迁、发展项目、财政资金、案件移交5项刚性机制

去年7月底,华能白杨河电厂6号机组完成168小时超低排放试运行,并通过了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验收,成为省内首台达到燃气机排放标准的机组。

去年以来,山东省加快推动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试点,全省已投运7台燃煤超低排放机组,排放指标均优于天然气机组,已建和在建机组达20台。这是山东省创新机制体制、加严地方标准、推广先进技术,全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缩影。

围绕跨越8年的蓝天梦想,山东省把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建立了包括信息公开、干部升迁、发展项目、财政资金、案件移交等5项刚性机制。

实施逐步加严的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发挥标准体系“四两拨千斤”的引领作用。一批企业瞄准2020年的标准值,提前进行了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工程设计与施工,标准倒逼的引导性作用已经初步显现。目前,全省已开始实施山东6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第二时段(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限值。

山东省创新实行生态补偿,调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性。印发实施了《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建立了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2014年,省级财政共计发放补偿资金2.1亿元,其中,聊城获得最高补偿资金2403万元。

◎主攻污水直排

对城市建成区及省控重点污染河流直排口逐一定位,全面整治污水直排口

近年来,随着山东科学施行“治用保”流域治污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全省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调水水质稳定达标;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氨氮平均浓度同比改善29.9%。在国家重点流域治污考核中,山东分别连续七次和五次列淮河、海河流域治污考核第一。

在重点流域水质大幅度改善的背景下,如何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山东省把解决污水直排环境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对城市(含县城)建成区及省控重点污染河流干流和一、二级支流所有直排口逐一定位、挂图作战,全面整治污水直排口。目前,省政府首批挂牌督办的253个污水直排口已全部完成整治,并启动了第二批全省城市(含县城)污水直排环境问题整治工作。

山东省不断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2014年,全省新增城镇污水处理厂26座,增加污水处理能力81.75万吨/日。全省建制镇、农村新型社区分别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51个、600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5万吨/日,全省55%的建制镇、60%的农村新型社区配套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

此外,山东省积极推动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人工湿地120多处,总面积达23万亩,修复自然湿地80多处,总面积达24万亩。扎实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年建成了1974个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户污染治理项目,取缔了3123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和水产养殖场。

◎创新执法模式

探索建立独立调查、边界联手、部门联动、全民参与新机制

环境执法监管是推进污染减排的有力保障。去年以来,山东省积极创新执法模式,探索建立了区域共治的边界联动执法机制、上下结合的独立调查机制、部门联动的环保专项行动机制、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良性互动的公众参与机制5项环境监管执法新机制。

为有效解决边界地区的环境问题,山东省在省辖淮河流域及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小清河流域、海河流域、半岛流域、蓝黄两区、一圈一带等重点区域流域建立了行政边界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彻底打破联合治污的行政区划屏障,让“三不管”地界管理更规范。

山东省大力推行独立调查机制,不打招呼不通知,直奔现场,抓真凭拿实据。省环保厅每月召开环境形势分析会,确定突出环境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独立开展现场执法检查,现场调查后,以座谈会形式向当地政府通报情况,一般案件移交地方处理,重点案件由省环保厅挂牌督办。

为破解部门间用力不平衡的问题,形成部门合力,山东省政府统一组织,省发改、经信、环保、住建、公安、商务、质监等部门分别牵头组成6个检查组,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领域同时开展环境执法检查,检查结束后,省政府专门听取各组检查情况汇报并印发了通报,查处了一批重点案件。

山东省建立了政法机关服务保障环保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环保公安联勤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建立了移送环境违法违纪案件机制,开展了打击大气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破坏行为的专项行动。2014年,全省环保、公安联勤联动执法1511次,公安机关共侦办破坏生态环境案件990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581人。

为推动全民参与环境治理,山东省定期公布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管信息,完善公众投诉、信访、舆情和环境执法联动机制,每月开展“环境监测开放日”活动,联合民间环保组织开展污水直排环境和烟(粉)尘污染“随手拍”活动,努力构建良性互动的公众参与机制。

张波告诉记者,今年是“十二五”减排工作收官之年,也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的第一年。山东省将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继续全力抓好污染减排各项重点工作、关键措施和政策制度的落实,加快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坚决清理整顿环保违规建设项目,着力推动燃煤超低排放改造,思想上坚定不移,工作上坚持不懈,节奏上均衡持续,确保全面完成 “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