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产业周刊-水
3上一版  下一版4
 
浓度超标要罚款 总量超标要征税
环境质量改善产业能帮大忙
环保无人船成监测利器
天一环境发布3R资源循环系统
诺维信生物技术处理污水引关注
核心之变开拓市场空间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境质量改善产业能帮大忙
全环境介质管理提供了施展本领大舞台
 

◆本报记者张蕊

“所谓的‘效果时代’,是指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时代,或者是以对环境质量变化的考核来衡量环保工作的时代。这个新要求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国家环境管理思路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必然为环保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这些新变化主要包括治理对象系统化、各方责任明晰化、手段方法多样化、监管方式精细化4个方面。”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在日前举办的2015环境技术产业论坛上做出这一表示。

面对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环境管理从单纯控制污染物排放转向致力于环境质量改善。这就需要建立新的治理效果评价体系,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最终目标。随着新环保法、“水十条”等一系列法律、政策的出台,国家层面对环境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也给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治理对象需要系统化

直接从环境介质考核出发的效果需求将带动环保产业发展,合同环境服务是未来发展机会

“随着环境管理思路的转变,环境治理的对象更加多元化。从原来常规的污染源监管将扩充至全环境介质的管理。”赵英民表示,在监管环境介质方面,需要实现对所有环境介质的有效管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环境介质。因此,环境质量的改善也必须落实到各环境介质质量的改善中。

据了解,环境质量是所有环境介质的质量状况,不仅包括江河湖泊和大气,也包括地下水、土壤和海洋;不仅涉及COD、SO2、PM2.5等理化指标,也包括生物生理功能、种群密度、群落结构等生态健康评价指标。在环境治理过程中,需要对治理效果进行细化考量,而各环境介质质量的改善也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直接从环境介质考核出发的效果需求,比如地下水污染防治、消灭黑臭水体等,将给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但同时也将带动环保产业发展。中国水网总编傅涛指出,“随着公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需求增加和全环境介质管理的需要,环境服务外部化,即合同环境服务是未来环保产业的发展机会。”

事实上,产业机会已经显现。据测算,实施“水十条”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其中,通过加大治污投资力度,大幅提升污染治理科技、环保装备研制和产业化水平等措施,“水十条”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元。

同时,赵英民表示,我国的环境管理将统筹兼顾主要污染物、首要污染物和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污染防治。在精细化的环境质量目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托源解析等技术手段,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确定污染减排任务的关联机制。

他还透露,“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进一步突出VOC、工业烟粉尘、建筑扬尘、机动车(船)尾气、重金属等的控制。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要逐步加强对氮、磷污染物的控制。强化对工业源排放的重金属、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等特征污染物的控制。以汞公约的履约为契机,研究建立国家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全生命周期环境监管体系。”

市场手段有长效

推动完善资源化产品定价,推进税收政策绿色化;强化金融资本市场绿色规制,完善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政策;健全绿色贸易机制,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等

对于环境管理,在强化法律手段的前提下,赵英民认为,要健全市场机制。市场手段是国际上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可持续的办法,需要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有效发挥市场化机制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

“要推动完善资源化产品定价,逐步将环境成本足额纳入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制定资源化产品价格,准确反映资源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破坏成本。目前,在电价、水价、成品油、煤炭价格等方面,我们已经有所突破。”他说。

据赵英民透露,我国还将推进一系列经济政策的落地。比如推进税收政策绿色化;强化金融资本市场绿色规制,完善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政策;健全绿色贸易机制,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拉动社会投资,为完成“水十条”、“气十条”的各项任务提供保障;吸引社会资本助推环保产业发展等。

目前,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赵英民以税收政策绿色化为例强调,“在消费税、环境税、资源税等税收政策的实施,有关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的制定,以及国家其他税种的税目、税率和税基选择等方面要严格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有效抑制行业内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工艺、产品发展。”

管理方式要精细

落实“气十条”、“水十条”要建立起全覆盖的环境质量目标体系,将责任具体化、精细化

随着环境管理效果要求的提高,监管手段也急需精细化、多样化。赵英民表示,落实“气十条”、“水十条”就是要将环境质量改善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各省、区、市的每一个城市,各流域的每一个控制单元,通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建立起全覆盖的环境质量目标体系,将地方政府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具体化、精细化。

同时,我国需要健全网格化的环境管理模式。“要依托环境质量目标体系,推动网格化环境管理,并逐步建立网格内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等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质量目标的关联机制。要以明确的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倒逼网格内的污染物减排工作,统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落后产能淘汰等管理行为。”赵英民说。

此外,信息化也能成为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赵英民提出,要大力推进环境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推动企业监管、行业发展、环境质量、建设目标管理、源解析等相关环境数据的整合,构建环保“大数据”,强化数据的分析利用,为准确把握环境形势,制定针对性强的环境管理举措提供保障。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