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利益再平衡
让大数据和“互联网+”为改善环境质量服务
实现蓝天常在需下哪些功夫?
“我为改善环境质量献一策” 征文启事
调动公众绿色出行积极性
创新工作方法 补齐环境短板
在环境监测中传承好工匠精神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大数据和“互联网+”为改善环境质量服务

 

◆翟峰

环境数据的收集是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是环境治理得以全面改善的前提。那么,在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的环境管理宏观战略的引导下,我们如何针对环境系统性、动态性的复杂状况,科学有效地实现对海量环境质量数据的收集和应用?笔者认为,在当前数字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有必要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获取、分析各种环境数据,为改善环境质量服务。具体而言,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

宏观方面,要让大数据和“互联网+”为改善环境质量服务,有必要从顶层全局性、前瞻性方面明晰认知。环境大数据作为新的分析技术手段,若能较好地在环保领域应用,可极大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推动环境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并较好改变环境保护相关预测及决策的传统思路。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十三五”时期来说,环境保护不仅处于既大有作为又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而且处于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攻坚期。此时,环境大数据在环境质量目标设定等具体问题上能发挥出相当重要的作用。让大数据和“互联网+”为改善环境质量服务,使其应用于环境管理的各环节之中, 并以此助推环境质量管理顶层设计变革的实现,从而最终推动我国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应成为深化环保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

微观方面,要让大数据和“互联网+”为改善环境质量服务,有必要从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到其具体方案和行动,构建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量化体系。要充分调动网民通过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维基、在线论坛等自媒体平台参与环境质量改善的积极性,使其形成上下呼应、相互关联的海量文本、数据、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并使之能够成为科学、准确、全面研判全国环境质量具体舆情的大数据基础。要破除网络环境质量舆情数据挖掘上存在的“看得见大数据,抓不到大数据;抓得到大数据,又无从处理大数据”的瓶颈。要建立网络相关自动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自下而上、广泛迅速地采集微博、微信、论坛、维基百科、新闻评论等平台上网友的相关文章和跟帖,并迅速分析研判,形成环境质量舆情大数据,及时科学指导环境质量的改善工作。

作者系四川省广元市人大专职常委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