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2015年中国环境报优秀理论文章名单
秸秆禁烧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加速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水土保持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6年5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水土保持

 

我国东南丘陵区地处热带、亚热带。主要包括长江流域的大部及其南部,跨越南方10个省区11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8%,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人口约占全国的30%。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这一地区是我国水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水土流失是这一地区土地退化和生态恶化的主要形式,也是区域新农村建设的巨大障碍。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降低耕地生产力,而且还会不断恶化农村群众生产与生活条件,制约经济发展,加剧贫困落后程度,致使更多的偏远山区出现种地难、吃水难、增收难的情况。

在水土流失区着力建设水土保持型新农村并实施科技精准扶贫,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显而易见。要力求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要发展壮大水土保持型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以良好的经济效益驱动水土保持与地力保育,促进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维护绿水青山,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水土流失区家庭农场生态农业经营与精准扶贫技术集成推广。针对山区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严重、人地矛盾突出、贫困现象比较严重等问题,以重点扶贫户为单元,以家庭农场经营为载体,集成嫁接系列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主要包括山地生态果园开发,山地生态茶园开发,山区立体农业开发,农牧菌业有机结合等生产经营模式与配套技术集成推广,提升农户增收致富能力。探索水土保持与科技扶贫耦合的推广机制,创立山区农村水土保持与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双赢的经营机制。

二是山区中小流域水土保持与循环农业耦合型开发及其集成推广。针对水土流失重灾区资源和产业发展特点,按照水土保持与循环农业耦合开发的策略,集成创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综合技术,建立流域农业综合开发体系。其核心建设是以流域为单位,分类构建区域农业大循环,园区农业中循环,家庭农场小循环体系,创立集种植、养殖、菌业、加工业于一体的流域农业综合开发体系。发展水土流失山区农村的生态经济,实现项目区农林牧菌业有机结合的高效循环农业的经营目标。

三是构建与新农村技术相适应的绿色生产型技术体系并集成示范。针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农产品安全和产业升级问题,重点集成研究与示范农村绿色农产品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以绿色型为支撑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模式及其技术体系,并联合当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开展模式示范推广。

四是构建富有地区特色的新型农村生态经济模式与科技推广体系。以福建省老区的长汀、连城等县水土流失区和具有地区特色的乡村为典型代表,分类制定技术开发规划,分类选择5个~8个村,集成创新农田套种—秸秆利用、山地果园—立体种养、山地茶园—食用菌业,农牧结合—绿色开发、地力提升—高效农业、林草结合—生态修复等技术开发模式,创立以科技扶贫为目标的多元化创业的科技兴农体系,以发达的产业与突出的效益支撑地区新农村建设,实施一村一策,着力推进多功能农业与特色化农村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