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西风不止 壮心不已
山水实景秀亮相威海
湿地中的渴望
梁衡的小院
大型纪录片《森林卫士》央视开播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湿地中的渴望

 

◆王童

初夏的绿,不像仲夏时节那么深、那么浓,浅浅淡淡的,如同我一位画家朋友刚在画板上轻轻涂上的一层。

初夏的绿,是渐次呈现出来的,是在一阵一阵风中吹临飘来的。

这里,是城市中心的边缘一块暂时被人遗忘的湿地,从市内坐车向东奔行,不到两个钟头就可以到达。在这儿听不到城市的喧嚣,充耳最多的声响便是风吹树叶发出的簌簌哭泣,但一说到哭泣,就好像不那么乐观了,何况我此刻的心境也不是凄凉的。

“这儿真静啊!”

是的,眼前悠闲散步、觅食的羊比人还多。地上长满青黄相间的草,草中蹦跳着的蚂蚱,还有闪动在远处树林里吆喝着羊群的牧羊人——这里真是幽静极了。

成年累月在都市生活,来到这风光怡人的林间空地,感到地阔天长。不知不觉中贴近了生活,摸到了粗犷的大自然脉博,并且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情感,这情感是在四面环壁的居室里所无法体会到的。

虽然在城市公园里,你往往也能看见类似眼前的这些景物:树木、草地,甚至还多出一泓碧波荡漾的春水,但那人工雕琢的痕迹却显而易见。尽管你坐在舒适的条木椅子上竭尽全力去想像,也难以勾画出一幅奇势迭出、不落窠臼的图画,就像我的画家朋友的习作一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分别而又重逢时,他的视野已开阔到了这里,并且在这个星期天,把我也拽了来,尽情地画着,好似整个画板和画布都容纳不下他的创作激情了。

如果你的阅历丰富,并且对绘画也颇感兴趣,从眼前的景物一定会联想到18世纪的英国乡村和19世纪的法国古典风景画,同时也能体会出欧阳修笔下的“四无人声,声在树间”的意境。这时,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优秀的艺术家都要到乡村和旷野中去寻找创作素材和激情了。

坐在一棵向下飘落树叶的小叶杨下,我自恃对生存有了新的悟解,这是脱开都市生活而涌现出的一种平静而又深刻的醒悟:自然是多么美好啊。它胜过一切矫揉造作的虚饰,正因为这样,它的生命也才是永恒的。怀着这样的心情,我离开林间空地,在树木的间隙里缓步穿行,许多遗忘的过去逐渐都追了回来:童年、少年,小学课堂上的第一节课……

婆娑的树影已清晰地幻化成大写的字母。尺树寸泓间,蛙声与蝉声间或传来,气息是湿润而甘甜的。心型和卵型的树叶,飘落在地,有的嵌在水边的泥土中,任蜻蜓蝴蝶在上落脚。这似乎成了一个阒静的幽处,引人思绪浮想,沉吟章句脱口而出。

哦,泥土的气息,你让人们在你身边多停留一些时候吧。

遗憾的是,这样的自然风光,正在一点一点地缩小着它的地盘。一座座高楼和工厂由于缺乏规划,正在向自然带扩张,一片片威蕤的针叶和阔叶林带已面临毁灭,许多明亮的天空因此而烟光凝暮,百花争艳、催春促绿的美景更是少见。雾霾隔三差五地光临到我们头顶,蓝天白云这自然浮现的景象已成奢侈的追求,花仍在开着,但似已失去了光鲜的色彩。湖光山色里,人们的游兴也是阴郁的,气候不好,人的心情也打了折扣。

难道不应当唤起民众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洁净空间吗?我在一股怅然若失的情绪里看着树梢上跳动的白云,失神地任凭微风吹拂着我的脸颊。这一刻是清澈爽快的,目力所及也是深邃和飘动的。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寻找着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状态,山河相融、湖海相拥,飞鸟鱼虫相合、人畜相生。

《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座龙山,是太阳和月亮降落的地方。那里有3个积水形成的大湖泊。这神话的浮现,给造物的生存展现了轮廓。但人类的贪欲则在过度地开发、损害、毁灭,最终自己也将面临生存的危机。带着这样的联想,我站在这湿地上,有了一种留恋和珍惜的感觉。

黄昏,淡蓝的空中已浮现出微亮的月牙,我们收拾起行装准备离开时,丛林后面的夕阳已逐渐把那些浓淡深浅的草木,笼罩在一片金黄色的暮霭中,这使得一切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我想,夏去秋至后,当严冬来临时,若我们再次来到这曾使人留连忘返的绿色世界中,该是什么样呢?也许在青灰色的天空底下,孤零零的干树枝在寒风中打着哆嗦,枯黄的树叶埋在雪地里,一点点地腐烂。但只要生命存在,就仍然会勃发出新的生机。存在就意味着发展、成长,等待着大好春光。人们啊!维护住它的存在吧。

■作家简介

王童,现为《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助理兼文学编辑,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北京东城区作协副秘书长。发表中短篇小说和诗歌散文百万字。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