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守护斑头雁纪实
大地文心生态情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6年8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地文心生态情

 

◆高旭国

作为一名中国环境报的老读者,我欣喜地看到,5月份以来刊发的“大地文心——首届生态文学作品征文活动”,吸引了众多知名作家的来稿。我平时关注环保,研究生态文学,读过这些作品后,感想颇多。

本次征文有3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主题鲜明,定位恰当。何为大地?自从美国环境伦理学家利奥波德创建了“大地伦理学”以来,我们脚下的大地就不再是原来的大地了,它已成为一个共同体,人类与土壤、水、植物、动物一样都是共同体中的一员,都应承担起对共同体的义务。何为“文心”?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把“大地”和“文心”联系在一起,就是把环境保护和文学创作联系在一起,心系大地就是热爱自然、崇尚生态。

二是紧扣时代脉搏,彰显了历史赋予生态文学的神圣使命。众所周知,20世纪中期以来,困扰全球生存发展最突出、最棘手的问题即是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诸如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森林锐减、物种灭绝、草场退化等。在我国,类似的情况也同样存在。

因此,我国近年来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定位,并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号召全社会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伸张生态正义,践行生态法则。

文明形态、文化形态和文学形态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新的文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产生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学形态的产生,生态文学作为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理应担负起历史赋予它的神圣使命。生态文学要通过褒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好人好事,鞭挞损毁自然、破坏环境的恶劣品行,鼓舞更多的人投身于生态事业。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生态文学应该具有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应该饱含着作者对于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忧患和祈盼。

三是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体现出生态文学的独特魅力。我注意到本次征文量大、面广、质量高,作者中不仅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大家,还有我国生态文学创作阵营里的领军人物。

从思想内容方面看,这些作品都难能可贵地选取了生态主义的文化视角,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为切入点,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态现象或生态问题为表现对象。有的侧重写实,有的侧重写意;有的礼赞自然之美,有的哀婉自然之痛;有的缅怀天人合一的生态传统,有的憧憬万物和谐的生态梦境。无论写什么、怎么写,贯穿其中的主线都是生态主义的意向主张和情感趣味。

从艺术表现方面看,前期刊发的《村庄与古树》等10余篇上乘之作,均已超越一般文学创作的审美属性和审美范畴,不同程度地体现出生态文学所独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魅力。生态审美,是生态文学与非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所谓生态审美,就是要求作者在原有的艺术美学视野基础上,着力从生态美学的视野发现和表现事物之美。在这一点上,《森林之门》等篇章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本次征文不是一次普通的征文,它唤醒了我们的生态之思和生态之情。

愿悠悠大地文心永驻,沸沸人间生态长存!

(作者系浙江农林大学教授,从事生态文学研究)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