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境界-品鉴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可以触摸的时间
远去的年
节气诗歌
叩响传统敬畏
重温节气的气息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7年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温节气的气息

 

◆张茹华

冬至,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定义的节气。3000多年前的周代,周公用木圭法测得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以这天作为新岁之首,这就是冬至。那个时候,冬至的重要性相当于现在的春节。

冬至日,太阳南移到极点,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日子。也正是因为此日阴气最重,过了冬至,阳气便一日强于一日。杜甫有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只是,此时阳气尚弱,需要呵护,因此古时冬至要关闭城门、关闭市场、停息战事、禁止喧闹。冬至夜,则是一年中最安静的长夜。

故宫建筑处处暗藏玄机,太和殿的设计也巧妙地呼应了冬至这个特殊的日子:冬至日照最为低斜,日光能深入太和殿内,通过地上金砖反射,一年中唯一一次照亮正中的“建极绥猷”匾。

冬至日,中国北方普遍要吃饺子,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之说。其实,这两句还真不是信口拈来,而是有其历史典故。传说东汉医圣张仲景,有一年寒冬时节,回到家乡南阳,看到很多百姓由于天寒地冻,耳朵都冻烂了,痛苦不已。医圣怜惜家乡百姓,便搭棚为医馆,来治疗这些百姓。

对于耳朵的冻伤,张仲景开出的药方是“祛寒娇耳汤”,将羊肉、辣椒等一些热性食材、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将其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众人食用。人们连“娇耳”带汤吃下后,浑身发热,血液流通,两耳变暖。一时间,烂耳病竟好了不少。这“娇耳”也渐渐演变为后世的“饺子”,人们在品尝美食的时候,心里也总感念医圣的恩德。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为建始,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不过此时除了华南,我国大部分地区依然天气寒冷。而探出芽苞的柳条、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却也为寒风中的我们带来了“春”的气息。

立春时节,万物向上生发,此时宜生养忌伤害,宜奖赏忌惩罚。《礼记》中对于这个时节的描述是:牺牲毋用牝。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意为祭祀用的牛羊(牺牲)不使用孕育的母兽,不得伐木,不得倾覆鸟窝,即使是幼小的昆虫也勿伤害。

对于春天的呵护,还曾影响了大清朝的立储之争。当年道光帝曾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之间犹豫不决。奕訢的文才武功均在奕詝之上,按理是继承帝位的最佳人选。而奕詝却有个好老师杜受田,他深知奕詝各方面都比不上奕訢,便另辟蹊径为奕詝制定策略,以仁爱之心取悦于道光帝。一日,道光帝率诸皇子春猎,奕詝故意一箭不发,道光帝问原因,奕詝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道光帝闻此言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的天平便倾向了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

作为冬尽春来的标志,立春时节也有诸多风俗:立春时节的东郊,是迎接春神句芒的地方;吃春饼,也是常见的习俗;立春“打春牛,劝春耕”的活动,历史非常悠久。人们鞭打泥塑的春牛,打碎后,争相取走打碎的土,农民更是将其撒在田地里,寓意着春耕顺利,丰收有望。这几年北京正慢慢复兴这一习俗,立春日,您不妨前往古观象台一探究竟。

节气知识

丁酉鸡年为什么有两个立春?

2月3日晚23时34分,迎来了农历鸡年第一个节气“立春”。这是冬的结束,春的起始。然而,今年非比寻常,将会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一年两头春”现象,即在农历的一年中有两个立春日。这是为什么?原来,从2017年1月28日开始到2018年2月15日,为农历的丁酉年,俗称“鸡年”,长达384天。由于立春日通常在每年的2月4日前后,因此,“鸡年”包含了两个立春日,即正月初七立春(2017年2月3日)和腊月十九再次立春(2018年2月4日)。

春分的鸡蛋为何容易竖起来?

每年春分,各地民间流行玩一种“竖蛋游戏”。而这一中国习俗也早已传到国外,成为“世界游戏”。竖蛋玩法简单,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小心翼翼地将其竖在桌上。虽然失败者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为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素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春分为什么容易把鸡蛋竖起来?尚无统一定论。有一种说法是:春分时,南北半球昼夜时长相同,地球地轴倾斜的角度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还有一种说法是,春分是春季中间,温度适宜,花红柳绿。古语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此时,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易于竖蛋成功。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