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境界-人物
3上一版
 
春染道士夼
“我的作品与环保连在一起”
中国青少年代表在联合国舞台发声
自然有答案
高高的松鼠学堂
用天然呆拯救天然呆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然有答案

猪笼草
 

◆本报记者王琳琳

“我们碰上的某些重大技术问题,其实自然界中早就有答案。这也让我越来越意识到认知自然、师法自然的重要性。”2017年1月14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教授陈华伟,凭借对“猪笼草油嘴滑舌机制”机制的揭示,接过了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的奖杯。

在场的人无不好奇,一个从事机械制造的专家,为何要研究植物机理,又为何说出了科研要“认知自然、师法自然”的感悟呢?几天后,记者专程前往陈华伟所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聆听这位机械工程教授、仿生学专家讲述科学研究与“师法自然”之间的关系与感悟,寻求答案。

陈华伟本是学机械工程专业,一直念到博士后。然而,他发现,机械工程作为一门古老的工业学科,要想做出成绩,必须与其他学科多交叉。2007年,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他,加入到北航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从事微纳制造、仿生表面技术研究。他曾跟从事机械制造研究的张德远教授合作,研制出了逼真的仿生鲨鱼皮肤,无论在医疗还是军事领域都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我们想得到的一些功能,在自然界中早就已经存在数亿万年了。”陈华伟说。比如,人类很早就认识到萤火虫会发光、荷叶上露珠会滚动。这些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神奇功能,陈华伟和团队很想人为制作出来,服务人类的生产生活。

2016年,陈华伟和团队研究两年多的《猪笼草口缘区表面液膜连续定向搬运机制》登上世界顶级期刊《Nature》杂志,这是我国高校机械工程学科领域首篇在《Nature》在线发表的文章,而文章成果的取得正是依靠“师法自然”。

时间追溯到几年前,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精准微创手术器械创成与制造”重大研究项目,要论证攻克长期存在的“微创手术器械粘刀”问题。陈华伟和团队盯上了猪笼草,一种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植物,它有着湿润的“嘴唇”,当昆虫在其“嘴唇”表面爬行时,常常会“失足”滑落进捕虫笼内。如果能制造出具有猪笼草那样功能的表面材料,手术粘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对猪笼草口缘区微观结构特征的深入表征分析,研究团队发现了液体在猪笼草口缘能够沿着单一方向快速搬运,从而首次发现了液膜单方向搬运的神奇现象。也就是说,在猪笼草的口缘区,水可以从低往高流。

大自然给了他们超乎寻常的启示。但为何猪笼草会出现如此神奇的现象?陈华伟和团队开始了对猪笼草微观结构的潜心研究和探知。

经过长时间的攻关和研究,陈华伟和团队终于发现,在猪笼草看似光滑的叶片表面上,有一道道褶皱,这些褶皱呈梯度楔角,角度越小,液体单向搬运的速度越快,水往高处升得越高。 根据这个特性,陈华伟和团队加班加点,攻克研究,终于制造出了不仅具备猪笼草“嘴唇”形状,而且具备其性能的仿生“嘴唇”。这一成果,不仅可以解决微创手术在高温环境下的粘刀问题,还可以解决沙漠干旱地区的植物长距离滴管供水问题,以及飞机、风机除冰等。

“我们的研究,就是利用大自然的神奇现象来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在细微方寸中,得到启示。”陈华伟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