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产业
3上一版  下一版4
 
特别关注
海南规范排污许可证试点管理
重庆联交所最大金额项目花落环保领域
PPP资产证券化意图在未来
小小青虻虫 就地吃垃圾
地方环境平台企业混改正提速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4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小青虻虫 就地吃垃圾
浙江青草地研发厨余垃圾生物处理系统
 

◆本报记者王琳琳

炎炎夏日即将来临,很多小区堆放如山、充满异味、污水横流的垃圾又成了困扰居民正常生活的所在。尤其是厨余垃圾,产量大、含水率高、有机物多,易腐易臭,引来苍蝇蚊子无数,如果运输也不及时,会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减少前端垃圾产出,省却垃圾运输环节,实现小区垃圾就地消化处理呢?日前,中绿高科(北京)国际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浙江青草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了一套垃圾就地消化系统,重点突出源头精分和就地消化,尝试打通厨余垃圾处理全链条。

小小昆虫就地消化厨余垃圾

占地面积仅20平方米,日处理两吨厨余垃圾

走进青草地公司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垃圾处理工厂”,如同走近了一间科研实验室,空间整洁卫生,而且没有惯常的异味。

青草地首席科学家林斌指着面前1台垃圾处理塔、两台垃圾消化塔说,“就是通过它们,我们每天处理两吨的厨余垃圾。”

记者目测,垃圾处理塔一人多高,三米多宽,垃圾消化塔也是如此,两者加起来,占地面积也不过20平方米左右。是如何做到日处理两吨厨余垃圾的呢?

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帮助实现这一神奇功能的重要角色——青虻八号。它是青草地科研团队根据黑水虻研发而来。

黑水虻的幼虫在自然界以厨余垃圾、动物粪便、动物尸体等腐烂的有机物为食,能有效地减少粪便堆积、防止家蝇滋生等,还能将食物高效地转化为自身的营养物质,转化成营养土、蛋白饲料等有价值产品。不少地方已经有了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的案例。

不过,青草地科研团队研发出的“青虻八号”有所不同。它是专门为“吃”垃圾驯化培育的,每条体长2.5厘米以上,体重0.3克~0.4克,能够吃掉自身重量4倍~5倍的垃圾。“青虻八号”的孵化率和成虫率也很高,一对青虻成虫可产800颗卵,每颗卵孵化率在

95%以上,成虫率90%以上。也就是说,仅需3代,1对青虻就可产生25亿只后代。

“通过青虻,可以在小空间范围内快速消化大量厨余垃圾。这就可以省却运输环节,为就地消化厨余垃圾奠定了基础。”青草地总工程师刘承辅说。

采购式回收带动前端垃圾分类

用垃圾转化产品与居民互动,形成社区厨余垃圾全封闭处理

厨余垃圾就地分解转化,是青草地垃圾就地全面消化处理的最重要一环。但是,如果前端的垃圾分类不能处理好,那么也将影响后端的垃圾就地消化。

对此,青草地科研团队也设计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丢弃端精分——采购式回收——价值化消化——产品与居民互动。其中,价值化消化就是青虻吃垃圾的环节,通过与其他几个环节相连,共同提升居民环境意识,与居民进行互动,以末端带动前端,形成社区厨余垃圾全封闭处理。

为此,青草地还依托物联网,研发出了智能厨余垃圾精分系统。其系统界面上,清晰地列出了干质小件、肥料类垃圾、需焚烧类垃圾、有害垃圾、打包垃圾、二手流转、旧衣物捐赠等类型。居民可按指导,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正确投放的居民可以得到相应额度的碳币,并在青草地物联网低碳商城购物,也可以累积起来,进行休闲娱乐或有机动植物养殖。

“我们希望,让垃圾变废为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林斌说,通过垃圾的鼓励式回收、用垃圾转化产品与居民互动等方式,让居民意识到,垃圾是一种资源,正确处理后可以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同时切实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使之成为日常行为的一部分。

“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总量,实现垃圾循环资源化综合利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他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