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建立黑臭河长效管理机制
结合实际才能对症下药
积极有为 善作善为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永续发展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7年5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永续发展

 

李俊

要实现整体环境质量改善,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为此,必须紧紧盯住生态家园建设这篇大文章,扭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合力攻坚,持续积蓄动能和潜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调整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解当下所需、实现地区借力借势发展,也是谋未来之路、前瞻性把握发展大势、实现永续发展的科学考量。为此,各地发展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意识到位,更需要持续攻坚

做一件事情不难,难的是将一件事持续地做下去;改善一个地方生态环境不难,难的是由点及面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要实现整体环境质量改善,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为此,必须紧紧盯住生态家园建设这篇大文章,扭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合力攻坚,持续积蓄动能和潜力。

一要实施大规模绿化专项行动,逐步消除区域可视范围内的“天窗”,从源头保护做起,实现生态环境彻底好转。积极按照“尊重历史、承认现实,人退林进、生态恢复,依法治理、统筹管理”的基本原则,实施生态搬迁和退耕还林。林区居民搬迁下山入住新村新区,就地转为林业工人。由毁林者变为造林人,由贫困户变为小康家。通过发展经济林木和林下养殖业,增加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机制,达到完善一方治理、优化一方生态、保护一方环境的目的。要结合全域旅游发展要求,逐步调整当地林木树种,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逐步种植适宜本地环境的彩色树种,形成当地旅游的独特景观和风貌特色。通过林木种植和生态恢复,彻底改善当地的水质条件和生态环境,强化森林涵养作用,固化水土保持条件,促进流域生态资源的永续保护。要实施城乡增绿工程,建设城乡公共绿地公园和大型城市公共绿地,将过境高速公路和城乡交通主通道建成绿色生态走廊。

二要实施产业调整优化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实现产业结构重大转变,从基础产业做起,构建永续发展的“绿水青山”。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基本思路,切实拓展产业发展的价值链。第一产业按照“1+5” 发展模式,即田园综合体加产业规模、品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电商,做优七大产业、八大基地。第二产业重点围绕智能智造、钒钛石墨稀高新技术、清洁能源、食品医药、环保工程等产业,培育和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紧紧抓住旅游康养、文化创意、会展会议、商贸物流、通讯电商、金融服务等产业,做实发展基础,形成发展的比较优势,实现强势崛起。

以西昌市为例,生态资源是西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生态优势是西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十年,西昌产业发展和招商选资将把生态环保作为首位要求,纳入一票否决范畴,凡是已经影响生态环境的企业或生产工艺落后的产能一律实行关停并转。凡是有可能影响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不引进。凡是直接或间接带动生态环境改善提升的项目优先选择,并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三要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从综合防治入手,持续保持提升天气优良指数,切实增加城乡居民的获得感。综合整治城市扬尘。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进行地面硬化。渣土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鼓励绿色出行,增加机动车使用成本,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提高燃油品质,供应符合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

四要实施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保障供给入手,实现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彻底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清洁、健康的生产生活用水。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风险防范,实现区域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恢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优良比例增加。农村畜禽粪便、垃圾实现集中处理,安全饮用水实现全域覆盖。

五要实施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行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从夯实基础、摸清家庭、谋划项目入手,综合改良土壤墒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建设土壤质量监测网络,提升土壤信息化管理水平。完成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空间位置遥感核实工作,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加强对尾矿库、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已关闭冶炼企业工业遗留场地的监管,推进土壤污染修复试点示范。重度污染耕地实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废弃农膜实现全面回收利用,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综合推进土地整理和增减挂钩项目,整体提高土地墒情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六要实施环境保护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弥补差距和短板,解决薄弱环节,从保障能力抓起,大幅提升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环保基层工作能力,加大环境监测、应急、监察等能力建设力度,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实施环保在线监测全覆盖,支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加强污染治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跨区域交流与合作。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明确重点、加大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的违法企业,要依法停产关闭;对涉嫌环境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监督缺位、执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为,监察机关要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警预报及响应程序、应急处置及保障措施等内容,按不同污染等级确定企业限产停产、机动车和扬尘管控、中小学校停课以及可行的气象干预等应对措施,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

2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需要法治传承

在推进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各地都积极采取了很多硬措施。例如,西昌市以湿地恢复工程实施为带动,整体提升了邛海周边生态环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推动了大气环境的持续好转;以污水处理厂建设为推动,实施了一批环保工程,整体提升了基础保障能力。但是,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让环保成为深入人心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首先,要真正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生态保护成为一种基本意识、一种自觉行为。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不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为此,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打造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人类自身及子孙后代,只有增强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未来才会有更加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湛蓝的天空。

其次,要真正树立“成功不必在我”的胸襟,为子孙后代谋、为千秋万代计,让生态建设成为一种工作接力、事业延续。胡适有言:“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这是一种境界、一种胸襟,更是一种担当、一份责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生态环境保护不是讨巧的事,只有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才能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当前,一些地方既有生态保护的历史欠账,又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诉求。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需要硬功夫,需要钉钉子精神各个击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打持久战,需要长期的硬投入。

第三,要真正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将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让生态文明成为一种法治高线、法治约束。加强地方环境立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就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可用好这一立法权限,重点在生态环境的源头保护、责任追究、损害赔偿、修复补偿、有偿使用、联合执法等方面健全相关制度,完善相关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造成重大生态环境损害后果的,要严格追究违法者刑事责任。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体制,建立多部门、多领域统一协调联动机制,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环境监管执法力量,健全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的管理体系,推动多部门交叉执法、联合执法,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综合执法水平。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和相关法治宣传教育,使法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理念进机关、农村、企业、社区、学校,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氛围。尤其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治理生态环境的能力。

作者系四川省西昌市委书记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