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建立黑臭河长效管理机制
结合实际才能对症下药
积极有为 善作善为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永续发展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5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有为 善作善为

 

环保领导干部要做到心里有法,权责有界。界内的工作,要做足、做到位;边界线上的工作,要主动协调;界外的工作,要记得“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管”的责任,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职。

◆周彦

环保部门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面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艰巨任务,应把压力当动力,把责任当荣誉,积极有为,主动作为。特别是区县环保工作者,需善作善为,最大限度地争取公众支持。

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要摒弃摆平就是水平的旧观念,切实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明确行政权责边界。“法无授权不可为”,决策依据就是法律法规。环保干部不仅要对自己的职责非常清楚,还要对其他行政部门的职责做到心里有数。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环保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范围内实施监督管理。再比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明确了医疗机构污染防治监督方面卫生部门和环保部门的职责分工。对产废单位的卫生医疗机构的监管责任,主要在卫生部门;对处废单位的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监管责任,主要在环保部门。环保领导干部要做到心里有法,权责有界。界内的工作,要做足、做到位,再重的担子都要主动扛起来;边界线上的工作,要主动协调,落实首问责任制,不推诿,能解决的依法解决,不能解决的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不能知情不管;界外的工作,不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要记得“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管”的责任,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职。

摸清辖区污染源头底数。可按照大气、水、土壤、核辐射污染4类,重点把握构成污染的行业或污染企业信息。

清楚应急处置程序。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熟悉应急处置程序,亲自组织和参与应急预案演练,明晰涉突发事件有关部门的职责。一旦遇有环境突发应急事件,做到组织有序、指令准确、处置科学高效。

提高依法督办能力

一些区县存在环保干部不知督办、不会督办、不善督办的现象。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保留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这个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通常设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这个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组织协调和督促各地、各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地方环保部门在履行“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时,要跳出部门的局限性,承担政府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角色,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环保责任制。该会同的就会同,该牵头的就牵头,该督办的就督办。在实际工作中,时常遇到平级力度不大、督办不被重视的情况,环保部门更要想办法依法推进工作。

签好责任状。环境保护成员单位责任状内容不可千遍一律,应突出成员单位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能和特色,明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干什么、当年重点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比如,某些街道辖区内某个产业比较集中,某项污染物排放比较严重,那么就要突出这类污染物防治的责任,切实把责任压实。

完善督办机制。要推动政府以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名义建立并完善相关机制。比如,建立定期协调制度、环保问题督察通报制度、重点难题会商制度等。建立了相关机制之后,作为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环保部门接下来就要落实制度,照章办事,拿出真办法、破除隐障碍、解决实难题。

敢于担当。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主要领导干部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不计较和顾虑个人利益得失,大胆干,依法办。

提高交流沟通能力

当前,群众对环境质量改善更加关注,各界对环保工作监督更加严格,特别在自媒体环境下,信息更趋多元。环保部门应具有与媒体打交道、与信访群众打交道的本领。

善于同媒体打交道。善于同媒体打交道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但少数领导干部不愿、不敢、不善同媒体打交道,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遇到媒体绕道走,面对质询“零回应”。越是绕道走,越容易出现问题,还不如积极掌握主动权。要有借力宣传环保的意识,通过媒体提高环境保护社会参与度。善于同信访投诉人打交道。信访投诉动机千差万别,处理不好或答复不当,就会陷入被动,因此更需要工作人员提高沟通解释的能力。笔者曾接手处理过一次集体信访,这次信访历时一年半,从最初简单的侵权纠纷投诉,到最后信访行政部门领导不作为。接手处理后,出面邀请5 名代表面对面地通过板图清晰厘清侵权纠纷的表象和根源、法律法规对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权责界定、讲清“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行政原则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法律角度对解决好这起侵权纠纷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方案。当前,“达标扰民”信访是环保部门遇到的比较棘手问题。作为行政执法机构,既要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基于合理诉求),又要维护被信访人合法权益(基于合法经营),不能简单地采取责令被信访人关停等处理方式,侵犯被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作者系广州市海珠区环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