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地方宣传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杭州:小河清清大河净
温州:实践“两山”论 绘就新蓝图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7年6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杭州:小河清清大河净
3年完成348条黑臭河(垃圾河)治理
杭州西湖一角
 

前 言

今年6月30日,是第七个浙江省生态日。

初夏的浙江,城乡连绵的绿色,美得令人迷醉。这片绿色,来之不易。十多年来,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选择中,浙江找准方向,砥砺前行,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从“811”行动到“五水共治”,始终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指引,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扎实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在东海之滨诠释了天蓝、地净、水清的浙江之美,书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浙江样本,提供了“两山”理论的浙江实践。

作为这幅在继续创作中的绿色山水画之浓重笔触,浙江各地正在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统领下,结合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际不断前行,努力开创美丽浙江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新局面。

浙江省杭州市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现已全面完成“五水共治”第一阶段任务。3年来,全市共完成71条垃圾河、277条黑臭河治理,实现了“小河清清大河净”的秀水美景目标。

●出实招 治污水

杭州市以治水促转型、治水促民生、治水促发展为目标,围绕“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总目标,创特色、攻难点,治水各项工作纵深推进。

一是抓污水“零直排”建设,消除河道外源污染。在全省率先启动“沿河建管网”工作,积极破解截污纳管“最后100米”的历史难题。运用截流沟、渠、管、井、闸等多种末端截流及就地处理、以拆代截等方式,最大程度削减入河污染。共取缔河道排水口1万余个。

二是抓清淤疏浚,消除河道内源污染。推进淤泥监测、干化及综合利用,探索形成了留置管道、干化造地、荷塘就地利用等多种清淤及淤泥综合利用模式,仅2016年就完成清淤1600多万方。

三是抓“清水入城”,促进河道水体流动。实施10处“清水入城”工程,从源头降低引水入河泥沙,每天削减泥沙约8000吨,引入城市内河清水800万吨。水体透明度普遍提升1米,总氮明显下降。

四是抓小微水体整治,改善水系毛细血管。在全省率先开展小沟渠、小池塘等小微水体的排查及治理,排查出全市共有8696条小沟渠、9766个小池塘,绘制小微水体“一村一图”,建立沟渠长等管护责任制。

五是抓河长制落实,构建河长责任体系。健全四级河长体系,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和河道警长全覆盖,延伸建立湖泊、小微水体的河长制。市治水办与市河长办合署,成立河长制督查组。积极构建以责任为核心的河长制度体系,创新建立治水责任追究、互查互学、河道三色预警、约谈通报、督查考核、媒体监督等制度。2016年约谈问责干部及相关人员100余人,3年来累计近200人。

六是抓重大工程建设,促“五水”共治。建成闲林水库、三堡南排和华家排灌站等重点工程,全市新增强排能力约550立方米/秒,是全市建国以来的总和,占全省新增量的60%。完成钱塘江、苕溪流域干堤和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祥符水厂一期完成深度处理改造,千岛湖配水工程进展顺利。

七是抓新技术运用,增强治水成效。依托“互联网+”模式,千岛湖船舶生活污水实现刷卡“上岸”,搭建智慧液肥配送网络,实时掌握配送过程。富阳建立“智水”平台,联网868个农村生活污水、121个工业点源、176个山塘水库,实现实时监控,全市基本上每地均有一个类似平台。临安污水处理厂利用人工湿地,对尾水进行深度脱氮除磷处理,出水主要指标接近Ⅲ类。江干五会港、拱墅赵家浜试点水体“血透仪”(多相微滤设备),快速过滤水中的杂质。

八是抓信息互通工程,完善全面共治机制。全市建立治水微信群、QQ群达1100多个,形成金字塔式的问题快速交办、联系、反馈网络。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政企民联动桥梁,凝聚各方治水合力,构建由1418名民间河长、7512名巡河志愿者、5800名河道保洁兼职信息员、10万余名党员、近10万名共青团员和工会会员等组成的社会参与网络,打造“5+X”河长团队治水、小青团“河小二”(共青团)、河道首席技术顾问、河长法律助理、河长履职人大评议等新载体新平台。

同时,在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方面也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水质提升 民生改善

杭州市“五水共治”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水质显著提升。根据环保部拟发布的WQI指数(相当于大气AQI指数),杭州市水环境质量在浙江省位居第三,仅次于丽水、衢州。具体来说,总容量178亿方的千岛湖水质在I~II类;年径流量208亿方的钱塘江、17亿方的苕溪杭州段,以及西湖、西溪湿地水体均全线达到或优于Ⅲ类;运河全线摘除劣Ⅴ类帽子,局部已达到Ⅳ类甚至Ⅲ类;市区河道水质普遍改善1~2个类别,劣Ⅴ类水体比例减少40个百分点。西部县(市)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95%以上,实现“全域可游泳”。2016年,全市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持续改善,连续三年保持优秀。2017年1~2月,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6.2%,同比上升17.4%,省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7.3%,国控断面达标率为100%;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比例为92.3%,同比上升15.4%。

民生改善明显。杭州市基本消除“暴雨看海”的局面;全市“一源一备”的水源格局基本形成,自来水深度处理能力不断增加,饮用水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昔日的垃圾河、黑臭河变为人文河、景观河,老百姓治水获得感明显增强。全省抽样调查显示,公众对“五水共治”满意度由2014年的60%上升为80.86%。

产业得到转型。富阳造纸吨纸耗水由20吨下降到8吨,产品由低端的白板纸向高端食药用纸转型;萧山印染吨布水耗下降25%;余杭关停9200亩黑鱼和3000亩甲鱼养殖,种上莲藕变身千亩荷塘花海,生产的藕带产值大大高于养鱼,产业转型效益明显。建德莲花溪两岸原有320万羽蛋鸡养殖粪便入河、污水横流,现改种石斛及西红花,河流重返昔日容颜,收益也大为增加。

●创新各项治水机制

创设水质“三色预警”机制。对已整治黑臭河每月开展水质监测,根据结果发出预警。同一条河被预警累计3次的,对河长及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直至问责。至今共发出预警405条(次)。

创新互查互学机制。组织上下游、左右岸地区开展河道问题互查,发动基层相互发现和有效解决问题40个。

创新“小微水体”治理。全省率先实施小微水体治理,对近2万个沟渠和池塘建立整治清单,落实责任人,设立沟渠长、池塘长、古井长。借助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将“小微水体”治理和保洁工作纳入网格责任,制定考核、督查、问责机制,落实长效管理。

实施严厉的问责机制。首先治水办约谈。市、县治水办会同纪委共同约谈履职不到位的河长及相关责任人。其次市长督办。两年多来对相关地区和部门“一把手”签发市长督办单41件(次)。再则市长率队约谈。由市长率市纪委、市考评办共同约谈治水工作滞后地区的主要领导。此项工作在全市引起巨大震动。还开展电视问政和纪委问责。

构建智慧治水平台。全市建立治水微信群、QQ群达1100多个,形成金字塔式的问题快速交办、联系、反馈网络。杭州“智慧河长”APP平台,向社会公开184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一河一策”,每年发布河道水质数据10万余条,公众可一键直拨河长、问题一键投诉。目前平台总访问量已达84万余人(次),平台被中央电视台等报道推广,并已为省内多地及广州市采用。

拓宽媒体监督渠道。创新媒体《问河长》系列节目,出动13路记者在河边问询河长120名,曝光问题河长30名,全市4000余名河长受到教育。同时设立《今日关注》曝光栏目,播出治水节目60余次。杭州日报设立4个治污剿劣专栏,宣传治水工作。全市10地治水办连续30天在媒体同公众交流治水工作,5000余人参与互动。

构建多元公众参与机制。全市建有“治水五人组”、共青团河道观察员、企业护河卫士志愿队、妇联巾帼志愿者、NGO组织护水队、老龄委长春护河队、协会专家志愿服务团等,逐步构建起由近10万名党员群众共同构成的社会参与治水的网络体系。

●全面打赢劣Ⅴ类水剿灭战

今年,杭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剿灭劣Ⅴ类水的决策部署,坚持“三个不留”(排查不留死角、治理不留后路、监管不留缝隙)原则,坚定不移地纵深推进“五水共治”工作,确保年底前全面打赢劣Ⅴ类水剿灭战。

“剿劣”工作中杭州市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一方面,集中力量歼灭省控、市控、县控劣Ⅴ类断面。紧盯上塘河半山桥、保障桥及萧绍运河萧山出口等省市劣Ⅴ类断面,进一步完善上塘河、萧绍运河剿劣方案,在前三年已分别累计投资15.87亿元、5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再分别安排1.3亿元、0.7亿元资金投入治理。其中萧绍运河劣Ⅴ类断面所在流域将对209个雨污合流口开展整治,对1000万平米的小区采取岸上雨污分流与沿河零直排工程同步推进,同时对150万平米的小区雨污分流回头看。目前,半山桥断面已连续6个月、萧山出口断面连续9个月达到或优于Ⅴ类。另一方面,全面落实1256个劣Ⅴ类水体“五张清单”要求。各地重点治污剿劣项目均已制定出作战图,实行挂图上墙,销号作战。

下一步,杭州将以铁的决心、铁的举措、铁的作风,推行智慧管理,落实精准要求,全面打赢劣Ⅴ类水剿灭战,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而不懈努力。 杭州市环境保护局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