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绿色城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绿色物流 厦门先行
淮安生态文旅区设立绿色门槛
海口出台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聚光杯环境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播
合肥给垃圾贴上“二维码”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淮安生态文旅区设立绿色门槛

 

编者按

我国新城、新区不断涌现,折射出地方在城市转型、培育经济社会新增长极方面的积极心态。但如何寻求适合自身禀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地方无疑是不小的挑战。

为引导新城新区更加健康、理性发展,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未来应按照“绿色、智慧、创新、宜居”的理念,从顶层制度设计上推动新城新区的各项工作安排。

近日,由中国记协指导、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的“文明城市 低碳生活”中央媒体采访团一行走进江苏省淮安市生态文旅区,探究淮安在解决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增强城市功能承载能力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和宝贵经验。

◆本报记者徐卫星

在江苏省淮安市,低碳、绿色已经成为生态文旅区的名片。这里以绿色规划为引领,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到城市设计、建设、管理之中,科学布局绿色发展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打造“绿色格局”。

做100%绿色产业

自2008年启动建设以来,不到10年时间,生态文旅区在主城与古城之间占地41.1平方公里的空白区域,圈画出一座现代化的宜居宜业生态新城。

“只要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哪怕投资再大我们也坚决不要,100%绿色企业、100%零排放项目,既是我们选择项目的底线,也是新城目前产业发展的现状。”生态文旅区党工委书记周茂萱向记者表示,淮安生态文旅区以“生态、绿色、低碳”为发展轴心,这就为新城产业发展设置了“绿色门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成为生态新城的唯一选择。

在新城,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碳排量等特征的总部经济、研发中心、智慧产业、文旅产业等一批具有绿色产业背景的项目,成为受到热捧的“香饽饽”。

中兴(淮安)智慧产业园正是新城低碳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标杆,将聚焦智慧城市、大数据类业务,积极引入中兴通讯子公司及其上下游的多家关联公司,共同进驻产业园。目前,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过程中。

绿色设计融入每个角落

除了绿色产业,记者采访中发现,从设计、建设到管理,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理念已融入生态文旅区的每一个角落。

继江苏淮安生态文旅区绿色建筑示范创建区(核心区)成为全国首个绿色园区示范工程后,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项目又成功获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

“新城已有包括四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规划馆四家一体)、淮安大剧院在内的15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绿色建筑项目达157.66万平方米,总投资138.67亿元。”淮安生态文旅区纪工委书记刘永军介绍说,在城市项目设计建设中他们积极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土壤源热泵系统等绿色低碳新技术,还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如今的新城,户外照明光源已有大半采用了太阳能路灯,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公共建筑占比达90%。

刘永军说,为把低碳生态理念融入每一项建设,生态文旅区现已编制了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产业发展等近10个生态专项规划,主要公共建筑均需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对建筑能耗进行实时监测预警。

“只要登录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点击‘能耗统计’按钮,就可以看到建筑楼宇每天的能耗数据。这些数据为新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一旦出现能耗超标,平台就会发出预警。”刘永军说。

人人享有生态福利

在位于富成路街道的滨河社区活动中心,居民正饶有兴趣地体验人机交互式碳排放知识问答。

滨河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袁彪介绍说,社区每年都会定期举办这样的环保宣传体验活动,目的是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环保知识,自觉守护美丽环境。

在滨河社区的安置小区,所有居民家中的阳台外墙都挂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居民王大爷说,搬到楼房后用上了不要钱的热水,过去用蜂窝煤生火既麻烦又对环境不好。

所到之处,同行的记者都有同感:绿地、公园、碧水、景区等生态元素随处可见。

家住安置小区板闸家苑的陈大爷经常去附近的淮安森林公园散步。这座占地2420亩的森林公园,是在原板闸村等3个拆迁村旧址上兴建的。“这几年,新城建了不少绿地、公园和景区,美的地方越来越多。”陈大爷感叹。

“为了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福利,新城开展了环境整治‘百日会战’,将新区分为9大片区,建立片长、路长、河长‘三长’负责制,构建点、线、面纵横一张网的管理格局。”周茂萱表示,如今,整个新城已落实绿地面积1498.1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51%,基本实现碳氧平衡状态。

据了解,在着力建设国家级绿色园区的基础上,新城目前正在推进淮安森林公园海绵化改造工作,让其为城市承担更多的生态调节功能。

承担公园规划设计工作的生态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规划设计处处长曹容达告诉记者,公园的水面面积约600亩,本身就相当于天然的海绵体,因此改造项目将公园及其服务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考虑。公园水面作为大的调蓄池,将原来不引入森林公园的雨水导入公园,为周边区域进行雨水调蓄。同时,公园水体积蓄的雨水可以满足公园内部园林用水及小区绿化浇灌道路喷洒水需求,大大减少对市政水的取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