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境界-品鉴
3上一版  下一版4
 
“心灯”照亮敦煌人
一个透过当代文化的“门孔”
小话庐山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7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话庐山

 

◆燕开济

对于庐山,我一直充满了好奇和怀疑,好奇是因为幼年时听说过庐山的一些传说,怀疑则是因为苏轼的《题西林壁》,觉得全国的山应该大同小异,庐山又怎么能像苏轼写得那么神奇?

今年夏季,我与著名书画家周国良等去南昌参加了一个志愿者活动,活动结束后,我们登上了庐山。

从牯岭街出发,我们沿如琴湖漫游,不到10分钟,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让我有些失望,刚才还是晴天,怎么说下就下了。思绪还没有展开,天却突然放晴了,令我欣喜若狂。

沿湖继续前行,看到湖对面清新的山峦,翠绿的植被,飞雪流银般的瀑布,宛如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如痴如醉,陶醉其中。突然一片云雾飘来,先是云山相接,接着是云水交融,云雾就像薄薄的白纱,一片片地飘来,一层层地增加。山模糊了,湖模糊了,如入太虚幻境。雾越来越浓,覆盖了整个湖面,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不禁停下脚步,望着眼前迷茫的一片,脑海里顿时出现了草船借箭的情景,闪现江上万箭齐发、火烧战船、相互厮杀、人仰马翻的场面。谁知,我还没回过神来,那湖面又清新了,远山、瀑布又分明了,的确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是魔术师,苏东坡用短短的28个字就写出了人们复杂的感受,不得不让人佩服。可以说扑朔迷离的云雾雨晴就是庐山最突出的特色。

一路行来,突然看到花径亭中一横石刻有“花径”二字,我眼前一亮,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两边楹联“花开山寺,咏留诗人”。可惜山寺还在,而诗人已去,我一直觉得白居易的心境和诗风与陶渊明有些接近,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白居易也应该是“无我”的诗人,其高度应与李白、杜甫并称。李白的诗,激昂、浪漫、超脱;杜甫的诗,低沉、悲凉、现实,而白居易的诗,平淡、天真、委婉,贴近生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正是他随遇而安的心境。庐山曾是他的栖身之地,也激发了他的灵感,养成了他的品格。

据说,庐山的野生动物很多,我们环湖一周见到了一群猴子,有的蹲在树上,有的则是挂在树上,而靠近小路边的猴子似坐在树枝上,一只前爪伸出来向人打招呼。我十分欣喜,感觉这里的自然保护做得不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时间长了,动物也懂礼貌了,但游客说,“它哪是向你打招呼,是在向你要东西吃。”

次日,天朗气清,我们在山上搞创作,都觉得比平时发挥得好,庐山有灵气。接近黄昏时刻,朋友带我去游黄龙寺、看三宝树,我欣然同意,我们一同走过石板小路,路过交芦桥和一大片柏树林,这片柏树林拔地参天,笔直挺拔,直冲云霄,有几十米高,人体那般粗,让人仰望,真是“暮色苍茫看劲松”。但让我纳闷的是,如此高大的树干竟无枝杈,仅树头上有一点绿叶和小枝,我问朋友这是怎么回事,朋友说:“它们是为了争夺阳光。”听到此,我暗自思忖:难道自然界里竞争也如此残酷吗?

庐山是一座神奇的山,她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她的神秘就在于山上的湖,因湖面较大,容易升云吐雾,营造魔幻仙境;因为山上有湖,所以夏季清凉,气温不高,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