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构建大环保体系 形成环保大合力
双流铁腕治大气 打赢蓝天保卫战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7年1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大环保体系 形成环保大合力
——成都温江区收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温江区生态保护红线区界碑
成都温江区和盛镇鲁家滩湿地
 

“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在领导干部”。近几年,成都市温江区与全局的生态环境状况基本一致,处于总体在改善、局部在恶化的状态。各级部门在治理环境问题时,往往又出现各自为政、力量薄弱、时松时紧的情况。如何更好地将各级拥有环保职能的部门拧成一股绳,形成环保大合力,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017年以来,温江区环境保护局破旧立新,以“顶层设计、化零为整、夯实基础”为主要手段,整合全区各部门的环保力量,开创性地构建了具有温江特色的大环保工作体系,改变了以往环保工作“各单位各自为政、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变“松散治理”为“齐抓共管”,形成了全区环保大合力,让温江区环境保护工作站上了新的台阶。通过全区上下不懈努力,温江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大环保建设受到省市环保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工作经验得到了人民网、央广网、四川文明网、成都晚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和推广。

顶层设计,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出台了《温江区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实施办法(试行)》《成都市温江区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温江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12项制度文件,成立了温江区环境保护委员会,率先在四川省县级环保系统设立环保宣传教育和信息中心,在全区10个镇(街)、科技园管委会成立了环保科,落实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同时,成立了区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配备12名优秀干部,专职抓全区环境保护督察督办工作。既细化了责任分工,又强化了各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协同作战、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体系,各级各部门环保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部门间推诿扯皮和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等现象有效改观,全区环保“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正逐步形成,环保合力不断汇聚。

化零为整,环保大合力逐步形成

在构建具有温江特色的环保大体系过程中,区环保局积极探索,建立了符合温江实际的“领导包片、环保督察、部门联动、智能环保”等一系列环保内在小体系,并将这些体系逐一梳理,让“小体系”在大环保体系内部各司其职,聚沙成塔,最终形成环保大合力。

领导包片,催生环保内在动力。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相关要求,结合“三联系工作”的开展,全区所有镇(街)和科技园区管委会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分别由11位区级领导包片,包片区域内的各类重大环保问题均由包片领导督导整改,实现全区“自上而下”重视环保工作,催生了环保工作内在动力。截至11月20日,11位区级领导共计亲自督办案件150余件。

环保督察,确保问题整改不反弹。温江区纪委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督察,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大力开展环境保护领域“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坚持“一案双查”,对工作失职失责、项目推进不力、弄虚作假等行为予以严肃问责,紧盯问题不放,问责一人,警醒一片。截至目前,针对中央环保督察转办案件125件、省挂牌调度46个问题、温江区自查梳理的89个问题,问责环保履职不到位的镇(街)、部门党政干部16人,约谈15人。同时对已整改完成的,加强“回头看”监督检查,巩固问题整改成效,确保不反弹。

部门联动,实现问题快速有效整改。建立环保问题集中调度、环保联席会议、环保问题定期通报等制度,明确环保问题整改分工,提升问题整改效率,目前已召开调度会27次,解决全区百余个重要环境问题(其中重大历史遗留问题10件);按照“责任部门牵头、环保部门配合”的工作原则,充分整合规划、公安、环卫、水务、城管、建设、市政公用等环保力量,对黑臭水体、空气污染、生活垃圾、工地扬尘等环境问题进行精准精细治理,全面提升区域内环境质量。

智能环保,实现环境监管集约高效。实施网格化环境监管,对全区镇(街)和科技园区管委会进行网格化管理,确定专职(兼职)网格员,并定期进行考核,拓宽环境监管和问题收集渠道,节约了环境问题收集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探索试行“环保管家”,对标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探索邀请专业环保公司对全区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初步实现“环保服务外包”,大幅度节约全区环保人力,目前已结合实际形成了《成都市温江区推广实行“环保管家”指导意见》。

搭建现代化环保督察平台,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设空气自动监测微站、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定期采集水质、大气数据,计算结果作为评定全区生态质量、确定环保督察工作重点方向的重要参考依据。

夯实基础,日常治理日益精细

大气治理精准精细。出台了《温江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试行)》《温江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成都市温江区关于实施“成都治霾十条”推进铁腕治霾工作办法》等文件,压紧压实污染防治责任。截至目前,关停“三无”企业228家;覆盖裸土约24万平方米;减少用煤量约5.7万吨,完成408家餐饮燃煤商户整治;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751辆。

水污染防治精准精细。编制完成《成都市温江区水环境质量达标方案(2016-2020年)》《成都市温江区良好水体生态环境保护方案(2016-2020年)》。全面实施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完成温江金强寿安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完善了成都岷江水厂和金强寿安水厂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隔离设施、保护区界碑、警示标志;开展小流域污染整治,完成60余家工业企业雨污混排问题整改;按PPP模式引进社会投资人对全区42段黑臭水体进行整治;实施“全域禁养”,清场关闭零散规模养殖场(户)46户。

土壤污染防治精准精细。制定《成都市温江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年度温江区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完成国控土壤监测点位的核定与设置,确定19家省控、市控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

生态保护精准精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划分为“重要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其他生态保护红线区”,针对各类生态区域分别提出详细的“禁止类”、“限制类”、“引导类”等管控措施,实施差异化的管理办法与环境准入制度,确保全区生态保护红线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供稿:成都市温江区环境保护局

对于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的居民而言,鲁家滩湿地公园的美丽度就是幸福的能见度。

早些年的鲁家滩环境脏乱差,居民满腹抱怨。为此,和盛镇深入开展鲁家滩沿岸生态环境治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拆除鲁家滩沿岸8家农家乐,并对沿岸护坡进行了综合治理和绿化美化,投入150万元对沿岸环境和尾水垃圾进行有效治理,初步形成了鲁家滩湿地公园景观。

转变的岂止是一个鲁家滩?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和盛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先后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示范镇、全省卫生镇、全市环境治理示范镇。

更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的和盛,不仅青山绿水常在,更崛起座座“金山银山”,收获环境红利。

保护环境,并不意味着停止发展。和盛镇负责人认为,“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盛镇先后启动项目包装储备87个,推出经营性地块23宗,引进保尔惠美等产业化项目17个,引进四川考试院项目,启动莲花坊商住综合体建设,实施了月石河、二支九斗等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启动了2800亩紫薇公园核心区“土桥紫薇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初步建成“柳禾印象”民宿产业园、临江竹里文化院落群。推动面向职业院校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文创基地、院校培训、文创产业已开启新的篇章。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以天乡路为轴线的都市现代农业区和以鲁家滩为核心的湿地旅游区,柏萃花木村、临江花海、渡桥韭菜基地、土桥紫薇田园综合体等特色农业基地初具规模。

成绩显而易见。和盛镇经济实力逐步壮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势头强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1.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税收2297万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16815万元增长到37743万元,增长2092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10690元增长到23532元,增长12842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11632元增长到24808元,增长13176元。

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绿水青山”已成为和盛镇对外招商引资最靓丽的一张名片。绿水青山正逐渐成为“金山银山”,美丽和盛焕发出绿色新活力。

供稿: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人民政府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