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境界-品鉴
3上一版  下一版4
 
锈蚀,与其相争不如相生
奋笔疾书争朝夕 敦煌史里论春秋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8年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锈蚀,与其相争不如相生

 

◆禾刀

2007年8月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河上的路桥坍塌,事故造成13人死亡,上百人受伤。事后美国调查人员认为,这起事故可能与鸽子粪便腐蚀桥梁有关。记得当时身边的一些朋友看到这条新闻时,忍不住扑哧一笑,更有人嘲笑其为典型的“美式思维”。

不过,对于这样看似令人忍俊不禁的调查结论,《锈蚀:人类最漫长的战争》一书作者乔纳森·瓦尔德曼却不会存在这种轻慢言行。作为环境调查记者,他曾跑遍美国南北,着重调查了食品加工、油气管道、钢铁制造、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的锈蚀现象,从而得出一个看似耸人听闻的结论,即锈蚀很可能是人类最可怕的敌人之一,尽管形形色色的金属助推人类文明不断攀上新高度,但锈蚀同时也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结者”。

瓦尔德曼列举了大量案例以阐述他的惊人发现:如果不是1980年5月10日两个攀上自由女神像上的抗议者,可能人们还一时无法意识到自由女神像已锈迹斑斑,极可能变成一堆废铁;上世纪初,因为碳酸饮料腐蚀,易拉罐爆炸伤人事件层出不穷;而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每年大概有5万人因为锅炉锈蚀引发的爆炸而遇难;锈蚀还可能“击落”飞机、“凿穿”轮船、酿成车祸……因为锈蚀,仅美国每年就得付出4000亿美元的代价,远超其他自然灾害的总和。

关于锈蚀与人类间的关系,一些科幻作家曾有过颇为烧脑的描述。美国著名科学记者艾伦·韦斯曼就在《没有我们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仅仅在人类消失后的二十年,有增无减的腐蚀就会破坏曼哈顿东区的很多铁路和桥梁;几百年后纽约所有桥梁都会损毁;几千年后唯一能够保存下来的将会是那些深埋在地下的建筑;大约七百万年后,或许只有拉什莫尔山上的遗迹能证明我们曾经出现过”。

锈蚀虽令人头痛,但并非束手无策,早在几千年前,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中就有两件与金属有关。一件是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的越王勾践剑;一件是重达2567公斤、由65个大小编钟组成的曾侯乙编钟。这两件镇馆之宝主要材质均为青铜,但其中又都加入了其他金属,在地下被埋了2400余年而不朽。

当然,别以为没有锈蚀就好,一个没有锈蚀的世界大概也是一个没有金属的世界。假设自然界的金属都不锈蚀,后果同样不可想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要措施得当,过去锈蚀所造成的许多危害完全可以避免。比如前面提到的自由女神像,工程师们让女神像变成一块“电池”后,便大大降低了锈蚀速度。瓦尔德曼还不无调侃地指出,锈蚀确实给金属稳定带来负作用,但另一方面,随着大量金属的应用,千奇百怪的除锈问题又“催生了一门大生意”。

作为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锈蚀很少真正被人审视,乃至像本书这样跨越科学、经济、社会等多门学科的深刻思考。锈蚀一方面是人类必须直面的一场“战争”,但同时也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确实,万物“始卒若环”,没有人能置身自然之外,直面大自然恩赐的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是不可回避的选择。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