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境界-观潮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期待更多优质民俗节目登台
从千年前的光晕中走来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宝藏》讲述文物前世今生
从千年前的光晕中走来

图为《国家宝藏》节目剧照。
图为《国家宝藏》节目中介绍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常笑

我是个爱逛博物馆的人,度假时,总愿意留出一天去当地的博物馆转一转。那是了解一方水土、一地人民、一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透明橱窗内,各式文物镀着平静而安详的暖色光线,一言不发,却以文化的名义,守护着当地历史的血脉。

因为地域文化的局限或是语言的障碍,展厅旁边区区几十字的讲解总难以将展品背后宏大的历史叙事完整还原,有些文物走马观花看过便被抛诸脑后了,心里总觉是一件憾事。正因为此,《国家宝藏》才如此深得我心,因这节目的不急不缓,能把文物动人的传说娓娓道来,三段式的演绎像是一场视野与灵魂的跋涉,从千年前的光晕中徐徐走来,贯通古今。镜头下每双眼睛都闪烁着文化自信的光芒,方寸屏幕间总有星点弹幕,那是年轻人感慨感叹的直接表达,这些都是我在博物馆与文物独处对话时错过的精彩。

看节目的时候总在投入与抽离的状态中切换,投入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感动于国之瑰宝的华夏精魂,抽离是总难以逃脱一个媒体人的职业自觉,从节奏叙事的角度分析这台综艺的成功基因。

至我提笔,《国家宝藏》已播过5期,15件文物接受了来自15组国宝守护人的描摹精解,从冰冷的博物馆走入大众视野。

家里墙角书架上摆着一支千里江山绢扇,截取了青绿山水画代表作《千里江山图》图样。去年9月去故宫看青绿山水画特展时,拜访18岁天才少年王希孟笔下又娟秀又磅礴的北宋江山,爱极了那苍茫浩渺的青金色彩,便带回了这小小的绢扇。

在《国家宝藏》的第一期便又与它不期而遇,不仅重温《千里江山图》的前世传说,还第一次了解了它今生的故事。中央美院冯海涛潜心研究其4年,又耗时4月,复制十分之一的画卷,并携中国最后的“颜料大师”仇庆年带来了传统颜料的制作工艺,揭开《千里江山图》色彩的秘密。

初识《千里江山图》,只惊艳于其窈窕颜色,氤氲气象,再见旧友,更受益于节目诠释,了悟其蕴含小大天地、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自然哲思。一米多长的画卷中崇山峻岭、移步换景,远山奇峰嶙峋,琼岛渔村成趣,正是以小见大,方寸间全靠意象勾勒北宋千里大国风姿气魄。

而画卷所使用的石绿花青朱砂雄黄,皆从天然矿石中取得,从碎石到颜料需用石杵经历160小时的碾磨、沉淀、过滤,细小至肉眼不可辨。这跨越千年的匠心,守护了中华绘画文明不褪的色彩。从一粒沙看到世界是佛家谒子,常人难以参悟;从细腻山石粉末勾勒千里江山,却是18岁北宋少年留给后人的浓墨重彩,千年不衰。

去年读《台北故宫》时,其中有一篇印象颇深,讲的是石鼓在战火中转运遭到翻车事故,却奇迹般完好无损,使得当时负责押运工作的马衡相信,古物神圣且有灵。

刚刚读过的故事在《国家宝藏》中再被提起,又由此了解了石鼓的前世故事,读懂了其所承载的汉字历史,书法沧桑,以至我现今一横一竖的情绪传达都传承于斯。逢战乱必失散的石鼓,与中华民族跌宕曲折的国家命运神奇地吻合,注释着风雨飘摇、大地动荡的时代,更像一个来自远古的祝祷,佑我华夏如今的无忧太平。

《国家宝藏》开创了纪录片式综艺的新节目模式,通过话剧式的故事,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使国宝的形象立体化、平民化、鲜活化。观众能跨越千年时间身临古老的时代,触碰历史晦涩的记载,也能在聚光灯下见证国宝今天的时代。大众媒体与社交媒体的跨屏联动与交互,让博物馆的文物精品真正进入高社交需求的年轻人生活之中。

那些橱窗中的国宝并未静默不语,新鉴定技术破译着他们蕴藏的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通过无数热爱他们的年轻人,文物的声音在千年之后依然清晰地响彻寰宇。你听,曾侯乙编钟上的茉莉花,绽放得一如2400年前一般绚烂,正如主题曲所唱“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着光阴似箭”。

朝阳月光交替,千年时间流逝,我们世世传承,代代研习华夏的文明命脉。可能浅尝辄止,但好在山高水长,总可以向往着、渴望着、书写一点点自己与文物的故事,哪怕是一支千里江山团扇装点你悬挂着明月的窗子,哪怕是笔记本里你工工整整一笔一划写下的方块字。中国人骨血中流淌着的文化的自觉自信,漫漫时光,吾辈当爱之护之。

相关链接

国宝文创飞入百姓家

千里江山图直尺

《千里江山图》长卷的绘画技巧之高、画上的青色历经千年而不褪,令人惊叹。故宫博物院据此开发出了直尺、镇纸、桌垫、丝巾、书签等文创周边产品。其中,千里江山直尺在淘宝网上一个月内售出逾6500件。

《七君子图》杯垫

苏州博物馆4万余件藏品中,两塔文物、明清工艺品等器物极具特色。其中,《七君子图》集元代赵天裕、柯九思、赵原、张绅、顾安、吴镇6位写竹行家、7幅墨竹于一卷中。苏博据此开发了“君子雅艺·杯垫”、《七君子图》纸胶带、信笺等文创品。

《陕博日历》

2018年《陕博日历》以“大唐长安”为主题,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专家历时半年精心撰稿,《故宫日历》原班人马打造。日历左侧是从37万余件馆藏文物中精选的365件文物图片和中英文双语介绍。右侧的日期节令是甄选历代名家碑文集字而来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