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境界-观潮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传统文化试题应成为生活一部分
当甲骨文变身表情包
公众最喜爱的环保好书揭晓
考古传播:博大精深变妙趣横生
甲骨文字库有嘻哈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8年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文化试题应成为生活一部分

 

◆杨奕萍

考题一:近日,在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上推出了几张图片,皇帝居然走起了卖萌的风格,请问故宫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图片?

考题二:《国家宝藏》节目中,有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请你识别,下面同学收集的作品中,属于石鼓文的是哪一项?

考题三:看图后说出下列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A.白棋2共有两气,B.黑棋1这手棋叫作“打吃”,C.连着的六颗黑棋一共有7气,D.靠右的两颗白棋如果连上最下面的白棋2,就不会被提子。

这些都是北京地区刚结束的中小学语文期末考试题。这几天在笔者的朋友圈上,多位家长晒出孩子的语文试卷,阅读试题包含中国书法、围棋、电影等主题,试题越来越跨界、灵活。笔者也不禁抹了把汗,没有一定积累,有些题根本就答不出来。

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传统文化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重。一位从事语文教研工作的老师告诉笔者,自从去年统编版教材施行以后,偏向中国传统文化指向愈加明显,阅读理解通常是以思想健康、文字优美、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材料为首选。

传统文化试题比重加大的现状,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引起更多学生和家长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很多家长会考虑带孩子去参观故宫、学习围棋和书法等,甚至报各种学习班,去熟悉和了解试题中出现过的那些传统文化知识点。

但让家长困惑的是,当前的语文教学多局限于课本中,考试却远远地跳离课本,孩子该如何来把握语文的课堂学习?

一位语文老师告诉笔者,她所带的一名高三学生,就是因为看了《我在故宫修文物》,产生热爱与共鸣,高考时毫不犹豫地选报了文物修复专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文化的传承既需要从理性上认识,更要从感性上喜欢,要有长期的浸润。一种文化只有让人们喜欢并受到浸润,才可能得到真正的长期传承。

很多学校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但有时学生的兴趣不浓,究其原因,无非是离生活较远。但当读到中国茶具文化的材料时,大家却一点不觉得枯燥,会一直感叹中国茶文化的魅力,原因无他,只因中国的茶文化根植于生活,散落于我们的具体日常。

这一点,对北京语文教研员王老师来说,感触更深。传统文化阅读出题,是她特别苦恼的事,阅读材料不能古板陈旧,又要文字优美,充满思想启迪。直到期末考试前的两个月,她在报纸上看见一篇讲述“京胡制作大工匠”的文章,一下被吸引住,急忙与作者联系,才完成此次理想的出题。

这次考试的阅读题,由于贴近生活,孩子们读后很受启发,对京胡的制作充满好奇。这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继承传统文化要从教育入手,让学生乐于接受并学习,让传统文化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或许这样,文化的传承才能越行越远。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