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美丽中国
3上一版
 
云冈的名片
守望乾佑河
长岛:向海而生
激活绿色生态资源 改善村民人居环境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8年10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冈的名片

 

◆王琳琳

兰阇,这不是一个人名,更不是一个地名,虽然很像。

它是刻在云冈石窟研究院内文化墙上的两个字,也是一句梵语的译音,为褒赞之辞。南朝《世说新语》中记载,丞相王导出任扬州刺史,几百名来道贺的宾客都得到了款待,人人都很高兴。只有几位胡僧还未及理会。王导便找机会走过胡僧面前,弹着手指说:“兰阇,兰阇!”胡僧们闻言大笑,于是成为典故。

如果找一个词来形容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最简洁、最响亮又最特别的莫过于它——“兰阇!兰阇!“

作为中国文化历史上璀璨的佛教艺术宝库、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云冈石窟有依山开凿的“壮阔”,有千佛汇聚的“丰富”,有弘扬佛法的“光辉”,如今在这之外,云冈石窟又多了一张名片,那就是“环保”。它最出人意料,却又不虚化模糊,只要人们走近它,就可以在欣赏令人惊叹的文化艺术之时,处处感受到云冈石窟大景区绿色环保的匠心与用心。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告诉记者,作为公元五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热潮中诞生的佛教艺术宝库,石窟本身既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建筑遗产,理所应当进行保护。而石窟之外的山顶寺院遗址、古城堡遗址,乃至云冈周围的历史文化遗存、自然生态环境,也应当被视作是遗产的组成部分和保护对象。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城西的云冈峪,俗称云冈沟,是连接山西与内蒙古的山间古道,也是北魏平城时代丝绸之路的前端驿站。而顺着云冈沟西行,经左云、右玉、和林格尔,北抵呼和浩特,或西过“君子津”黄河,则是一条内蕴很深、内涵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长廊,千百年来,始终给人们以精神的给养和心灵的慰藉。

研究者发现,云冈石窟的主要开创者——北魏王朝当初开凿云冈石窟时,斩山为壁,取石成窟,产生了大量的工程废石,也开采出大量的建筑石材。它们没有被废弃,而是被充分利用,当年的工程废石被用来建设石窟前的北魏河坝和山顶塔庙,建筑石料则被用于北魏都城平城的建设。

这是云冈石窟留下来的重要文化思想。千百年来,在中国的文化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熠熠光辉,也烛照着后人。

2012年,大同用18个月快速构建了云冈大景区,力图构建以云冈石窟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带,管理好、维护好、保持好云冈景区的崭新形象,继承好、弘扬好绚丽多彩的云冈文化,并继续做大做强。

家大业大,花销少不了,云冈大景区,处处需要钱。传承云冈石窟的开凿精神,废物利用、绿色环保成为景区建设的应有之义,频现创新之举。

在景区内部,处处可见利用废旧物品改造成的设计:用废水泥块、废烟囱石等修建的环办公楼文化墙;用废水泥块、石碌碡柱建造的全环保型厕所;用旧石磨盘铺设的环湖休憩摄影区;用废旧石材、水泥块打造的交叉路口小景观;用旧石柱、旗杆座、大石块垒砌的上山门道;用废水泥块砌筑的云冈监测中心墙体……新建的停车场不再硬化,采用了更为环保的碎石屑子地面;山坡挡水渠,鹅卵石砌边,渠底水泥块虚放,收集的雨水可以渗漏浇灌树林;新增加的所有墙体、建筑,全部使用废水泥块垒砌,呈现出凝重大方的质感。

沿着东侧山丘行走,还可远远眺见一座北魏风格的塔,它是用废弃的工业罐体搭建而成的。再往北走,是云冈石窟的写生基地,错落有致地陈列着数十个工厂大钢罐和粗水泥管。

张焯介绍说,大钢罐是别人废弃不要的,计划改造成写生学生的公寓,两三个人一间,既别致新颖,又产生了实用价值。而粗水泥管则计划改造成胶囊公寓,供游客住宿。前来此地采风的著名影评人、作家江小鱼对此赞叹不已,称感受到了“工业时代的废墟和农业时代灿烂文明的完美结合”。

据初步统计,2012年以来,云冈大景区共使用当地清洁砂岩废石、水泥路破碎块、石材厂边角废料、城市废路牙石、旧建筑石条、石雕、废木材等数十种废旧材料,建设了大约十万平方米的石墙、道路、水渠、水池、石屑停车场等景观,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消化清洁固体废料3万多立方米,为国家节省资金约一亿元。

如今,云冈大景区已经走上了一条“废物利用、低碳节能、水土保持、人文创新”之路,绿色环保的名片正与文化名片、历史名片、艺术名片等一起,共同为云冈石窟增辉。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