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传播乡土文化 搭建精神家园
美不胜收 百花齐放
有根的人内心才强大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9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不胜收 百花齐放
乡土教材中呈现的丰富元素
 

民族建筑

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人们居住的房屋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使得各地区、各民族的民居呈现出丰富多彩和百花争艳的民族特色。

湘西地区多见吊脚楼,因为那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建构平地、躲避地面的潮湿,于是人民在河岸边或山脚下搭建出吊脚楼形式的民居,这样就有了水平的室内地面,同时可以防潮、防虫、防止野兽侵入。吊脚楼的建设利用当地盛产的木材和桐油作材料,和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是当地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智慧之作。

民族语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和异质文化的交流碰撞,很多人口较少的民族,其语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很多民族因散居、求学、就业、婚姻等原因,人口流动剧烈,且不少民族只有民族语言,而无文字传承,使得语言传播和继承面临很大困难。

鄂温克语就是其中之一。鄂温克族是我国22个人口总数不到10万的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黑龙江等地,与各民族交错杂居,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为拯救鄂温克语,有关部门编写了乡土教材《看动漫学鄂温克语》,内容包括鄂温克族的民族起源神话、民歌、生产生活方式等,教授对象为零基础学生和没有母语环境的成年初学者。它贴近现实生活,内容丰富,利用手机及新媒体技术扩大受众面,效果显著。

服饰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56个民族劳动创造,生生不息。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合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演化成了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

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以及平坝县、镇宁县一带,聚居着20万特殊的明朝古汉族遗民。历经600余年,生活在屯堡里的妇女仍保持着明朝时期江南妇女的服饰装扮,身着宽衣大袖、大衣长袍以及绣花丹凤鞋,出没于屯堡的大街小巷以及农田。

舞蹈艺术

远古时代,舞蹈便作为一种肢体语言而存在,对人类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情民风、道德规范等具有重要影响,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舞蹈由自娱向娱人过渡,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而长期保存下来。少数民族集聚地,有特定的场地供特定节庆活动欢乐、舞蹈,男女老少在跳舞中抒发情怀。他们的民族信仰、生活习惯、风格特色在舞蹈中都有体现。比如蒙古族舞蹈的豪迈和激情,反映了他们在大草原生活的状态;傣族舞蹈的温柔和柔美,也是其生活状态的反映。正是因为舞蹈是民族生活、情感多方面的体现,才使得它生生不息地流传至今。

本版稿件由王琳琳整理撰写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