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深圳首次实施干部专项考核
治水的关键在 “治人”
丹阳市导墅镇多措并举提升农村生态环境
灌南县开展环境执法“风暴行动”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水的关键在 “治人”

坪山区干部专项考核动员对接会现场。
 

当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新时代特征之时,如何才能让绿色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强底色,就成为了当前最为紧要的社会问题。这对于改革开放排头兵深圳市来讲,在交出经济高速发展和“深圳蓝”这两张靓丽成绩单之后,水污染治理“偏科”就成为了当政者最为揪心的问题。

治水,向来是个复杂的问题。既有现实面上“九龙治水”责任难划清的困境,也有历史面上积重难返欠账难解决的问题。水难治、怕治水就成了“涉水”干部面前最大的坎。过坎显然不单要有勇气,还要有能力。因此,与其面上治水,不如根上“治人”。让“涉水”干部人尽其才、躬身治水就成了治水的根本出路。

考核是干部工作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哪里就是干部的主战场。深圳市将首次干部专项考核就放在了治水上,就是因为当前治水是深圳市发展的“紧要大事”,又面临困难多、情况杂、时间久、难度大的情况,是关键时期摆在干部面前的一张好考卷。这场“赶考”既是被考干部显露身手的机遇,也是组织发掘人才、力推当前难题化解的机会。

要考出好结果,出题是关键。对于治水考核来讲,首先,在考试内容方面,既要突出评价干部“成事”的结果,但也要评判干部“谋事、干事”的过程,不能只看业绩而不考察能力和付出。这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涉水”干部面对治水难题挑肥拣瘦、临阵畏惧的心理禁忌。其次,在考试方式上,改变临提拔才考察的做法,坚持日常考和专项考相结合,避免一考定终身;突破谈话+投票的单一方式,坚持实地走访、驻点调研、广泛谈话等“贴身”考核,化解“干得好不如说的好”的困局,让干部尽心治污,安心治水。再次,在考官选拔上,坚持组织部门当好主考官,又让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成为考官全程参与考核工作,让考核与专项工作贴得更紧,考得更准、更实,更服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干部考核机制。治水考试结果,是奖优惩劣的标尺。提拔重用成绩优秀干部,严肃问责不合格干部。同时,又建立起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保护清单”,对敢啃硬骨头、担重任而出现个别失误的干部不作负面评价,不影响提拔使用,充分体现组织“厚爱”。这样才能以结果为导向,激励和约束并重,为敢担当、愿作为、有能力的干部谋出路、做后盾。也只有“涉水”干部卸下包袱,撑起腰杆,才能众志成城、躬身治水。

“治人”有方,治水才有术,治水攻坚才能攻城拔寨,节节胜利,美丽中国的“绿色答卷”也就指日可待。

赖正均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