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体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观念
从资源环境公共产权看政府决策
产业发展要遵守自然规律
尊重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需仔细思量
建立行政决策生态评估机制
顺应自然才是最好的保护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与自然和谐需仔细思量

 

任何政策的实施推进,都需要前期进行相应的科学论证评估。不能等到出了事情再倒推责任,这样的代价实在太大。

◆睢晓康

(河南省安阳市环保局)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的生态环境,每年春天植树造林基本上都是规定动作。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已是妇孺皆知的事情。一些动物保护者放生解救动物也是人心向善。但随着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不断深化,过去一些习以为常的环保行为已经不再环保了,这使得一些人短时间内难以接受。

植树造林有讲究,树种单一有可能导致“绿色荒漠”,也就是说有的植被构成很单一,无法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虽然它们可以产生一些经济效益,比如造纸、做家具、观赏等,但是对生态环境本身却没带来多少益处,相反还会消耗掉很多资源,维护成本和环境成本都很高。洞庭湖种植欧美黑杨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本来大力倡导的经济速生林欧美黑杨,因为大面积种植在自然保护区内,导致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弱化,引发了不小的生态问题。

应该说,在洞庭湖周边种植欧美黑杨生态林,在最初的出发点上除了追求经济效益之外,还有着种植林木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习惯理念,栽种之初没有会想到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破坏,没有从生态角度出发,对种植欧美黑杨进行一定的研判与评估,就大规模引进种植,本以为会实现经济环保“双赢”,但最终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这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意义。

植树造林带来生态损害,我们对此除了反思之外,还必须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外来物种的引进需要有一定的试验期,及时评估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在哪些地段适应引进哪些种类,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指南。尤其是大规模推进植树造林项目,更需要熟悉了解物种习性,以及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要有规避风险的预案和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评估。

总之,洞庭湖清除欧美黑杨事件,为我们各项工作敲响了警钟,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们日常的定式思维。这也让我们认识到,任何政策的实施推进,都需要前期进行相应的科学论证评估。不能等到出了事情再倒推责任,这样的代价实在太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还应仔细思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